狂夫

〔唐代〕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作品简介

《狂夫》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狂夫"形象展现诗人疏放不羁的精神世界。诗中"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的自我解嘲,与"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的现实困境形成强烈对比。全诗以豪放笔调写困顿生活,在自嘲中蕴含深沉悲愤,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另一面向。

创作背景

《狂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年)夏,杜甫49岁寓居成都草堂。时安史之乱未平,故友严武尚未镇蜀,诗人生活困窘。"填沟壑"的极端表述,既反映其"恒饥"困境,又暗讽世态炎凉;而"疏放"姿态则彰显其贫贱不移的傲骨,与同期《江村》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共同构成杜甫成都时期的复杂心境。

翻译注释

翻译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

做了大官的朋友早与我断了书信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

注释

(1)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2)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

(3)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有随遇而安之意。

(4)筱:细小的竹子。

(5)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

(6)裛:滋润。

(7)红蕖:粉红色的荷花。

(8)冉冉香:阵阵清香。

(9)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

(10)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11)恒饥:长时间挨饿。

(12)填沟壑: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

(13)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全文拼音版

kuáng
wànqiáo西cǎotángbǎihuātánshuǐcānglàng
fēngháncuìxiǎojuānjuānjìnghóngrǎnrǎnxiāng
hòurénshūduànjuéhéngzhìliáng
tiángōuwéishūfàngxiàokuánglǎogèngkuáng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相关推荐

上李邕

〔唐代〕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小雅·苕之华

〔先秦〕诗经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代〕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小雅·雨无正

〔先秦〕诗经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旻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勩。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御,憯憯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维曰予仕,孔棘且殆。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绝句

〔宋代〕道潜

高岩有鸟不知名,欵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更漏子·对秋深

〔五代〕孙光宪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似有违。

红窗静,画帘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漏移灯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