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其三

〔唐代〕杜甫

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

夜深殿突兀,风动金锒铛。

天黑闭春院,地清栖暗芳。

玉绳回断绝,铁凤森翱翔。

梵放时出寺,钟残仍殷床。

明朝在沃野,苦见尘沙黄。

作品简介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这四首诗叙写唐都长安大云寺中情事,感谢大云寺僧赞公对诗人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启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陷贼、困居长安的生活。第三首诗写在寺中通宵不寐的所见所闻所感;

创作背景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这组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徳二载(757年)春,当时杜甫被困于安史乱军占领下的长安。时局的动荡,以及饥饿的威逼,使杜甫身心备受摧残。战乱年代最渴望安宁,恰逢此时大云寺填补了这项空缺,为他提供了一方净土。大云寺在朱雀街远坊东南角。由于城内风声紧张,杜甫为避风险,来到大云寺。大云寺住持僧赞公对他很友善,对他热情款待,并留他在寺里住宿,供饮食,送履巾,照顾得无微不至。杜甫深为感动,就写了这组诗表示感谢。

翻译注释

翻译

灯光映照着不眠的我,内心清净,殊妙的烟香阵阵飘来。

夜深之时,佛殿显得更加突兀;风儿吹起,檐角的铃铛发出幽美的音响。

天宇漆黑,春院紧闭;地表宁静,暗芳已睡。

玉绳星座断绝于远天,屋脊上的铁凤在肃穆地翱翔。

朗诵佛经的声音不时飘出寺外,稀疏的钟声仍然震动着睡床。

明天一早就要告别寺院走向沃野,又将苦恼地面对那昏黄的尘沙。

注释

(1)妙香:佛教谓殊妙的香气。

(2)突兀:高耸貌。

(3)金锒铛:指殿角悬铃之声。一说指长锁。

(4)春院:春日的院落。

(5)暗芳:暗香。

(6)玉绳:星名。常泛指群星。

(7)铁凤:古代房脊上的一种装饰物,形似凤,张两翼,下部有枢轴,可以随风转动。

(8)梵:诵经声。

(9)殷:震动。

(10)朝:早晨。

全文拼音版

yúnzàngōngfángshǒu··sān
dēngyǐngzhàoshuìxīnqīngwénmiàoxiāng
shēn殿diànfēngdòngjīnlángdāng
tiānhēichūnyuànqīngànfāng
shénghuíduànjuétiěfèngsēnáoxiáng
fànfàngshíchūzhōngcánréngyǐnchuáng
míngzhāozàijiànchénshāhuáng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大雅·凫鹥

〔先秦〕诗经

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尔酒既清,尔肴既馨。公尸燕饮,福禄来成。

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尔酒既多,尔肴既嘉。公尸燕饮,福禄来为。

凫鹥在渚,公尸来燕来处。尔酒既湑,尔肴伊脯。公尸燕饮,福禄来下。

凫鹥在潨,公尸来燕来宗,既燕于宗,福禄攸降。公尸燕饮,福禄来崇。

凫鹥在亹,公尸来止熏熏。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公尸燕饮,无有后艰。

大道之行也

〔两汉〕戴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暑

〔宋代〕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言赋

〔先秦〕宋玉

楚襄王与唐勒、景差、宋玉游於阳云之台。王曰:“能为寡人大言者上座。”

王因唏曰:“操是太阿剥一世,流血冲天,车不可以厉。”

至唐勒,曰:“壮士愤兮绝天维,北斗戾兮太山夷。”

至景差曰:“校士猛毅皋陶嘻,大笑至兮摧覆思。锯牙云,晞甚大,吐舌万里唾一世。”

至宋玉,曰:“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

王曰:“未也。”

玉曰:“并吞四夷,饮枯河海;跋越九州,无所容止;身大四塞,愁不可长。据地分天,迫不得仰”。

大涤山

〔宋代〕叶绍翁

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

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

九锁青山元不锁,碧桃开后更来游。

大慈道

〔宋代〕赵师秀

青苔生满路,人迹至应稀。

小寺鸣钟晚,深林透日微。

野花春后发,山鸟涧中飞。

或有相逢者,多因采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