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叹》是杜甫以酷暑旱灾为切入点,直指时政弊端的五言古诗。全诗以三个层次递进:首八句极写烈日炙烤、万物枯焦的骇人景象,以"飞鸟热死""池鱼涸泥"的极端意象展现生态灾难;中四句"万人流冗"转写民生凋敝,直斥河北藩镇"虎豺"之祸;末四句"对食不餐"将个人忧思升华为对贞观之治的追慕。诗中"朱光彻厚地"的视觉压迫感与"王师安在"的诘问形成震撼张力,体现杜甫"以天象谏人事"的批判精神。
夏日叹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
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
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
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夏日叹》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时杜甫弃官华州司功参军,客居秦州。是年关中大旱,《资治通鉴》载"五月不雨至七月",而安史叛军仍盘踞河北。诗中"虎与豺"既指自然旱魃,更讽安禄山余党史思明再度叛乱。"贞观初"的追忆,实为对肃宗朝廷未能平定祸乱的失望,堪称杜甫"诗史"精神的典型体现。
翻译注释
翻译
夏季太阳从东北方升起,中午时太阳正当头顶,火辣辣的。
太阳晒透厚厚的土地,酷热难熬,能有什么法子释放这难忍的闷热?
上天久不打雷降雨,莫不是号令反常了?
即使降雨也无法滋润万物,因为田地都已经干得尘土飞扬了。
飞鸟、池鱼皆因干旱和酷热而死了。
万民仍然流离失所,举目望去,田园一片荒芜。
黄河以北大片地区都变成叛军的巢穴。
动乱使人想起幽蓟二郡,唐王朝的军队如今在哪里呢?
我忧心如焚,吃不下,睡不安,心情很不舒畅。
抚今思昔,叹当朝没有贤臣良相。
注释
(1)陵天经:一作“经天陵”。陵天:升上天空。
(2)中街:古人指日行的轨道。此指太阳当顶直射。
(3)朱光:日光。
(4)彻厚地:晒透大地。
(5)郁蒸:闷热。
(6)开:散释。
(7)上苍:苍天。
(8)乖:违背,反常。
(9)濡:湿润。
(10)万人:百姓。
(11)流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12)唯蒿莱:田园荒芜景象。
(13)大河:黄河。
(14)化:一作“尽”。
(15)虎与豺:喻安史叛军。
(16)幽蓟:幽州(范阳郡)和蓟州(渔阳郡),安史叛军老巢。
(17)未谐:指心情不愉快,不安稳。
(18)眇然:遥想。
(19)贞观:唐太宗年号(公元627~649年),贞观之治为唐初盛世。
(20)数子:指贞观名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
(21)偕:同。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题老将林亭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
两髯背立鸣双橹,短蓑开合沧江雨。
青山如龙入云去,白发何人并沙语。
船头放歌船尾和,篷上雨鸣篷下坐。
推篷不省是何乡,但见双双白鸥过。
夏夜玩月
仰头月在天,照我影在地。
我行影亦行,我止影亦止。
不知我与影,为一定为二。
月能写我影,自写却何似。
偶然步溪旁,月却在溪里。
上下两轮月,若个是真底。
为复水是天,为复天是水。
夏日李公见访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朴流。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
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夏日梦伯兄寄江南
故园相见略雍容,睡起南窗日射红。
诗酒一言谈笑隔,江山千里梦魂通。
河天月晕鱼分子,槲叶风微鹿养茸。
几度白砂青影里,审听嘶马自支筇。
夏夜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夏夜登南楼
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
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