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是韦庄的一首离别词。此词以"红楼别夜"为背景,通过"香灯流苏"、"残月美人"等意象,营造出缠绵悱恻的离别氛围。下阕"琵琶莺语"的音乐描写与"绿窗人花"的视觉印象相映成趣,在44字中完成从夜别到劝归的情感递进,语言清丽而情致深婉,展现了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独特风格。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此词创作于韦庄早年漫游江南时期(约880年),正值黄巢之乱前夕。词中"红楼"意象既反映唐代扬州等都市的繁华,又暗含乱世中美好事物易逝的隐忧。"劝我早归家"的叮咛,既指向具体情事,也可视为对动荡时局的预感,是韦庄将个人际遇与时代氛围相融合的早期代表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
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注释
(1)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此指官贵人家女子的闺一说犹青楼,妓女所居。
(2)堪惆怅:指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堪:“那堪”的省文。
(3)香灯:即长明灯。通常用琉璃釭盛香油燃点。
(4)流苏帐:指饰有流苏的帷帐。流苏:是用五彩毛羽或丝绸等制成的穗状须带或垂饰物,常饰于车马、帷帐等物上。
(5)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意谓当黎明之时将要出门离去女子留着眼泪与之辞别。
(6)琵琶:乐器名。
(7)金翠羽:指琵琶上用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
(8)弦上黄莺语:此句是指琵琶之声犹如黄莺的啼叫。
(9)绿窗:绿色纱窗。指贫女的闺室。与红楼相对,红楼为富家女子闺室。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韦庄的诗
相关推荐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
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
菩萨蛮·梅雪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
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花也笑姮娥,让他春色多。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混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菩萨蛮·春风吹绿湖边草
春风吹绿湖边草,春光依旧湖边道。
玉勒锦障泥,少年游冶时。
烟明花似绣,且醉旗亭酒。
斜日照花西,归鸦花外啼。
菩萨蛮·罗裾薄薄秋波染
罗裾薄薄秋波染,眉间画时山两点。相见绮筵时,深情暗共知。
翠翘云鬓动,敛态弹金凤。宴罢入兰房,邀人解佩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