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是初唐送别诗的革新之作,以壮阔意境突破南朝离愁传统。诗中"城阙辅三秦"开篇即显盛唐气象,"风烟望五津"拓展空间维度,"海内存知己"升华友谊境界,"天涯若比邻"更成千古绝唱。全诗对仗工稳而气脉流畅,将地理悬隔转化为精神共鸣,展现了初唐四杰"以刚健济婉丽"的诗风变革,堪称唐代第一首真正具有盛世格局的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诗作于乾封元年(666年),王勃17岁在长安任职时。时值唐高宗经营西南,友人杜少府(名不详)赴蜀州(今四川崇州)任职。作为早慧天才,诗人以少年锐气改造传统送别题材,将六朝"儿女共沾巾"的柔媚,转化为"无为在歧路"的洒脱。作品诞生于初唐文学革新期,其昂扬格调预示了即将到来的盛唐之音。
翻译注释
翻译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注释
(1)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2)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3)同:一作「俱」。
(4)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5)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6)比邻:并邻,近邻。
(7)无为:无须、不必。
(8)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