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代〕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人老了,又面对着悲凉萧瑟的秋色,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今日恰逢重阳佳节,我也来了兴致,和大家在一起尽情欢乐。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惭愧的是,我的头发稀稀落落,因担心帽子被风吹走,笑请旁人把我的帽子扶正。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蓝溪的水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流过来,玉山高耸冷峻,两峰并峙,千古不变。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明年我们再相聚时,谁还健在呢?不如多饮几杯酒,拿起茱萸好好看看,期望明年再相会。

注释

(1)强:勉强。

(2)今:一作“终”。

(3)吹帽:此处用“孟嘉落帽”的典故。

(4)倩:请。

(5)蓝水:即蓝溪,在蓝田山下。

(6)玉山:即蓝田山。

(7)健:一作“在”。

(8)醉:一作“再”。

九日蓝田崔氏庄拼音版

jiǔlántiáncuīshìzhuāng
lǎobēiqiūqiǎngkuānxìngláijīnjìnjūnhuān
xiūjiāngduǎnháichuīmàoxiàoqìngpángrénwèizhèngguān
lánshuǐyuǎncóngqiānjiànluòshāngāobìngliǎngfēnghán
míngniánhuìzhīshuíjiànzuìzhūkàn

作品简介

《九日蓝田崔氏庄》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写重阳节在蓝田崔氏庄园的宴饮情景。诗中"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展现诗人复杂心境,尾联"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更以细腻笔触传达人生无常之感。全诗将节庆欢愉与生命忧思巧妙融合,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创作背景

《九日蓝田崔氏庄》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年)重阳节,时杜甫47岁任华州司功参军。安史之乱未平,诗人因疏救房琯遭贬,暂居蓝田友人崔氏庄园。诗中"羞将短发还吹帽"用孟嘉落帽典故,既写重阳习俗,又暗喻政治失意;"笑倩旁人为正冠"的强颜欢笑,折射出乱世文人的生存困境。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九日次韵王巩

〔宋代〕苏轼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九日置酒

〔宋代〕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重阳日荆州作

〔唐代〕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九日渡江

〔明代〕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己酉岁九月九日

〔魏晋〕陶渊明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呜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九日

〔宋代〕范仲淹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九日酬诸子

〔清代〕妙信

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

远天连树杪,高月薄衣裳。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

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