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芦子

〔唐代〕杜甫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

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

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

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

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

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

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作品简介

《塞芦子》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分析了安史叛军的意图,提醒朝廷加以防备,并提出具体策略,集中表现了杜甫的战略思想和爱国精神。全诗以韵语为奏议,切近时事,剖析深刻,集中体现了杜甫感时忧国的迫切心情。

创作背景

《塞芦子》这首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时杜甫身禁长安安史叛军中。当时他得知叛军意图,生怕朝廷没有防备,就写了这首诗表明自己的担心。

翻译注释

翻译

定远、丰安等五城是多么遥远啊!远远地分散在黄河以北。

守卫边城的士兵都去东征叛军了,城内空虚只剩下一片荆杞。

史思明舍弃怀卫二州,向西北进攻太原;高秀岩也奉兵西进,与史思明合兵进击。

他们是要迂回包抄大西北,把唐王朝的抵抗力量彻底摧毁,而并不想以函谷关作为主战场。

延州是秦地的北大门,那里的关防还是可以倚仗的。

如果能调遣一万士兵急速奔驰去堵塞芦子关,就可使敌人的明谋破产。

凤翔城有薛景仙大夫守卫,能够从旁抑制吐蕃;

最近听说前来侵犯的吐蕃,被他击退了三百里。

芦子关可以扼制史思明和高秀岩的西进,堵塞此关的深远意义就在这里。

谁能去把这个建议奏知天子呢?时间紧迫啊,须知叛军行速如鬼!

注释

(1)五城:指定远、丰安和三个受降城,都在黄河以北,故曰“隔河水”。

(2)边兵:即守五城的兵。因讨安禄山故尽东征。

(3)荆杞:指荆棘和枸杞,皆野生灌木,带钩刺,每视为恶木,用以形容蓁莽荒秽、残破萧条的景象。

(4)思明:史思明,安禄山旧将,突厥人。

(5)怀卫:二州名。至德二载(757)叛将史思明舍弃怀卫二州而自博陵兵进太原:舍河北而西,所以说“割”。

(6)秀岩:高秀岩,本哥舒翰部将,后降安禄山,至德二载正月,率兵西进,与史思明合击太原。

(7)回略:迂回包抄。

(8)大荒:指西北。

(9)来:一作“东”。

(10)崤函:指函谷关。崤是崤山,西连函谷,故函谷亦称崤函。地极险要。时已为叛军占有。

(11)延州:今陕西延安。

(12)秦北户:秦地的北门。曰户,见得是出入必经的要地。

(13)关防:即下芦子关。

(14)疾驱:急速行进。

(15)岐:即扶风郡,至德元载(756)七月改为凤翔郡(今陕西凤翔)。岐:一作“顷”。

(16)薛大夫:即薛景仙,曾任陈仓县令,马嵬事变中,杀杨国忠妻裴柔、幼子杨晞、虢国夫人及其子裴徽。后任扶风太守,兼防御史。扶风失陷后,又率兵收复之。

(17)昆戎:古代西域国名。昆:昆夷;戎:犬戎。此指吐蕃,亦即上句所谓“山贼”。

(18)两寇:指史思明和高秀岩。

(19)能:一作“敢”。

(20)帝阍:即天子之门。阍:一作“门”。

全文拼音版

sāizi
chéngtiáotiáotiáotiáoshuǐ
biānbīngjǐndōngzhēngchéngnèikōngjīng
míng怀huáiwèixiùyán西wèi
huílüèhuāngláixiáohángàiěr
yánzhōuqínběiguānfángyóu
yānwànrénsāizi
yǒuxuēpángzhìshānzéi
jìnwénkūnróngwèi退tuìsānbǎi
guānèliǎngkòushēnshízài
shuínéngjiàohūnxíngguǐ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塞下曲

〔唐代〕李贺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

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

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塞上曲

〔唐代〕李白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塞上

〔宋代〕柳开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塞鸿秋·悔悟

〔元代〕刘庭信

苏卿写下金山恨,双生得个风流信。

亚仙不是夫人分,元和终受十年困。

冯魁到底村,双渐从来嫩,思量惟有王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