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晚年送别友人韦匡赞之作。诗中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又抒发了对战乱时局的忧愤和人生迟暮的悲凉。全诗语言凝练,感情深沉,将个人离愁与时代苦难紧密结合,体现了杜甫晚期诗歌"沉郁顿挫"的典型风格。
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
逍遥公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
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
时危兵甲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
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杜甫漂泊公安(今湖北公安)时期。韦匡赞为逍遥公韦嗣立后人,时任少府。诗中"兵革黄尘"指当时吐蕃入侵、军阀混战的局面;"江湖白发"道尽诗人晚年漂泊的艰辛。这是杜甫逝世前一年的作品,结句"断肠分手"的悲怆,既写离别之痛,亦暗含对自身命运的预感。
翻译注释
翻译
逍遥公的后事子孙中贤者很多,我为送别韦氏而停船很珍惜离别之筵。
如蒙相念,能寄简短书信我已满足;至于我的诗篇,则不劳你传于世人。
时局危难战乱不休,而我已经白发苍苍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瞻望古人,皆为离别而洒泪,顾念别后,你我备怀凄情入于风烟之中。
注释
(1)逍遥公:韦二少府的祖先是北周时韦复和唐中宗时韦嗣立,均封为逍遥公。
(2)尔:你,指韦匡赞,事迹不详。
(3)惜:哀伤,痛惜。
(4)念我:思念我。
(5)书:写。
(6)将诗:带去的诗。
(7)不必万人传:不必在众人中传吟。
(8)时危:时局艰危。
(9)兵甲:兵器衣甲的总称,引申为战争。
(10)日短:比喻年迈衰老,剩下的日子不长了。
(11)风烟:指战乱。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公安县怀古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公莫舞歌
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
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
横楣粗锦生红纬,日炙锦嫣王未醉。
腰下三看宝玦光,项庄掉鞘栏前起。
材官小尘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芒砀云端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
铁枢铁楗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环。
汉王今日须秦印,绝膑刳肠臣不论。
公子家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公子行
轻薄儿,面如玉,紫陌春风缠马足。
双蹬悬金缕鹘飞,长衫刺雪生犀束。
绿槐夹道阴初成,珊瑚几节敌流星。
红肌拂拂酒光狞,当街背拉金吾行。
朝游鼕鼕鼓声发,暮游鼕鼕鼓声绝。
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
公宴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公子行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蹋烂麦青青。
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公子重耳对秦客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
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