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其一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品简介

《秋词·其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绝句,以豪迈笔调颠覆传统悲秋主题。首句"自古悲秋"的铺垫与次句"我言胜春"的宣言,形成强烈观念碰撞;后两句"晴空鹤排"的昂扬画面与"诗情碧霄"的精神升华,在虚实相生中展现革新气魄。全诗以"逢-言-排-引"为动作链,语言明快如宣言,体现诗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的乐观精神。

创作背景

《秋词·其一》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805年)刘禹锡贬谪朗州时。诗人借鹤的凌云之姿,对抗"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文学传统,其"胜春朝"的论断直接影响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今湖南常德柳叶湖建有"诗豪"刘禹锡雕塑群。

翻译注释

翻译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注释

(1)寂寥:冷清萧条。

(2)春朝:春天。

(3)晴:一作「横」。

(4)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5)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6)碧霄:蓝天。

全文拼音版

qiū··
féngqiūbēiliáoyánqiūshèngchūnzhāo
qíngkōngpáiyúnshàng便biànyǐnshīqíngdàoxiāo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他出身儒学世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风雄健豪迈,兼具哲理与民歌风味,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广为传诵。刘禹锡早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谜,但始终乐观豁达。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文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刘禹锡的诗

相关推荐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