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宋代〕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作品简介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是南宋李好古的的感怀之作。南宋时,金人多次攻入扬州,破坏之惨重,令人目不忍睹。作者的《碎锦词》中就有好几首怀古伤今的词,此为比较好的一首。上片寓情于景,抒发兴亡之感慨。通过单调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扬州劫后的荒凉,痛悼国家不幸,慨叹千年兴亡,表现出作者对国事忧虑的惆怅心情。下片追忆少年时杀敌报国的豪情与理想,感叹自己功业未就,壮志难酬。

创作背景

南宋时,金人多次攻入扬州,破坏之惨重,令人目不忍睹。李好古一直少年有大志,但无报国的机会。其《碎锦词》中就有好几首怀古伤今的词。这首词是作者路过扬州时,面对扬州屡遭破坏的历史事实,缩写的伤感惆怅之作。《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该词没有把重点放在残破的景象上,而是把重心放在自己保家卫国的责任上,并尖锐地指出这是统治者不纳忠言的结果。

翻译注释

翻译

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往日的沧桑。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里,徒感慨、空悲凉。英雄少年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

要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无奈皇宫遥远,无法到达。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注释

(1)平沙:这里指岸边平坦的沙地。梁何逊《慈姥矶》诗:“远岸平沙合。”

(2)浅草:短草。

(3)茫茫:遥远貌。

(4)几:几度。

(5)骨如霜:色自如霜的遗骨。

(6)底事:何事。

(7)漫:一作“谩”。谩:徒然。

(8)伏:制服。

(9)中行:指汉文帝的宦官中行说,后投降匈奴,力劝单于侵犯长安。此指南宋的投降派。

(10)馘:战时割下敌人的左耳以记功。

(11)名王:指金兵的统帅。

(12)沙场:战场。

(13)击楫中流:用祖逖北伐的故事。

(14)治安:指汉贾谊的《治安策》,内容是评议时政。

(15)双阙:本为宫殿前左右各一的高台。这里借指帝王上朝之处。

(16)维扬:即扬州。

全文拼音版

jiāngchéng··píngshāqiǎncǎojiētiāncháng
píngshāqiǎncǎojiētiānchángmángmángxīngwángzuóshēngànshuāngqiānyīngxióngchéngshìgǎnkǎimànbēiliáng
shàoniányǒuzhōngxíngguómíngwángsǎoshāchǎngzhōngliúcénglèizhānchángshàngzhìānshuāngquèyuǎnkōngchàngwàngguòwéiyáng

作者介绍

李好古(?—?),字仲敏,高安人,也有记载说是下邦(陕西渭南)人。乡贡进士,生卒年不详,南宋宁宗时人。有《碎锦词》一卷,今存词14首。或谓此首《谒金门》为同名作者所作,从《碎锦词》存作的风格来看,似不成立。“自署乡贡免解进士”。

李好古的诗

相关推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鹊声迎客到庭除

〔元代〕蔡圭

鹊声迎客到庭除。问谁欤?故人车。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

东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

江城子·癸酉春社

〔宋代〕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江城子·落花

〔清代〕顾太清

花开花落一年中。惜残红,怨东风。恼煞纷纷如雪扑帘栊。坐对飞花花事了,春又去,太匆匆。

惜花有恨与谁同。晓妆慵。忒愁侬。燕子来时红雨已濛濛。尽有春愁衔不去,无端底,是游蜂。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宋代〕陈著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悭。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