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六》是杜甫流寓秦州时期创作的一组边塞诗中的代表作。此诗以"城上胡笳奏"开篇,通过"士苦形骸黑,林疏鸟兽稀"等生动描写,真实记录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诗中"那堪往来戍,恨解邺城围"一句,既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又暗含了对当时邺城之战失利的历史反思。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杜甫边塞诗的现实主义特色。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六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六》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时年48岁的杜甫因政治失意和关中饥荒,弃官携家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期,唐军在邺城之战中失利,西北边防空虚。诗中描写的边塞景象和戍边生活,既是对秦州当地军民生活的真实记录,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组杂诗是杜甫边塞诗创作的重要代表作。
翻译注释
翻译
秦州城上胡笳奏起乐曲,山脚下归来远行的使节。
奉皇上之命从金微调来士兵,为防御河北的叛军而远赴沧海。
士兵辛苦啊形骸黧黑,黎木稀疏啊鸟兽无几。
哪能经受这种往来征戍之苦,所恨的是叛军解除了邺域之围。
注释
(1)汉节归:当时战乱未平,需调集西域兵马东征,故常有使节从秦州经过。
(2)金微: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唐时于此置金微都护府。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驷驖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秦风·渭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秦楼
栏街看幕似春游,斑犊雕车碧画油。
奚女家人称贵主,缕金长袖倚秦楼。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秦中吟十首·其九·歌舞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乐饮,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三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怅望,衰飒正摧颜。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九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