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秦州城上胡笳奏起乐曲,山脚下归来远行的使节。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奉皇上之命从金微调来士兵,为防御河北的叛军而远赴沧海。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士兵辛苦啊形骸黧黑,黎木稀疏啊鸟兽无几。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哪能经受这种往来征戍之苦,所恨的是叛军解除了邺域之围。
注释
(1)汉节归:当时战乱未平,需调集西域兵马东征,故常有使节从秦州经过。
(2)金微: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唐时于此置金微都护府。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秦州城上胡笳奏起乐曲,山脚下归来远行的使节。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奉皇上之命从金微调来士兵,为防御河北的叛军而远赴沧海。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士兵辛苦啊形骸黧黑,黎木稀疏啊鸟兽无几。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哪能经受这种往来征戍之苦,所恨的是叛军解除了邺域之围。
(1)汉节归:当时战乱未平,需调集西域兵马东征,故常有使节从秦州经过。
(2)金微: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唐时于此置金微都护府。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六》是杜甫流寓秦州时期创作的一组边塞诗中的代表作。此诗以"城上胡笳奏"开篇,通过"士苦形骸黑,林疏鸟兽稀"等生动描写,真实记录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诗中"那堪往来戍,恨解邺城围"一句,既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又暗含了对当时邺城之战失利的历史反思。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杜甫边塞诗的现实主义特色。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六》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时年48岁的杜甫因政治失意和关中饥荒,弃官携家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期,唐军在邺城之战中失利,西北边防空虚。诗中描写的边塞景象和戍边生活,既是对秦州当地军民生活的真实记录,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组杂诗是杜甫边塞诗创作的重要代表作。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怅望,衰飒正摧颜。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