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沽酒南徐,听夜雨、江声千尺。记当年、阿童东下,佛狸深入。白面书生成底用?萧郎裙屐偏轻敌。笑风流北府好谈兵,参军客。
我客居南徐买酒喝,耳听夜雨潇潇,江中浪声千尺高。想起当年王濬曾东下伐吴,还有深入南侵的拓跋焘。年轻识浅的白面书生有何用?萧渊藻那样的裙屐少年,偏偏又轻敌自傲。可笑掌北府兵者只爱纸上谈兵,重用的不过是自命风流的幕僚。
人事改,寒云白。旧垒废,神鸦集。尽沙沉浪洗,断戈残戟。落日楼船鸣铁锁,西风吹尽王侯宅。任黄芦苦竹打寒潮,渔樵笛。
如今的京口人事已改,又被白色的寒云笼罩;旧时的营垒一片荒芜,觅食的乌鸦聚集鸣噪。昔日的断戈残戟,都还沉在沙中被浪冲淘。夕阳余辉里只能听到,楼船上铁锁的声响;寒冷的西风吹拂下,旧时的王侯宅第一片荒烟蔓草。江边的黄芦苦竹任凭大潮拍打,那呜呜咽咽的水声应和着渔父憔夫凄凉的笛子音调。
注释
(1)南徐:南朝刘宋元嘉八年(431),以江南晋陵地为南徐州,治京口,历齐、梁、陈,至隋开皇元年(581)废。后世以南徐为镇江的代称。
(2)江声千尺:取自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意为夜雨潇潇、惊涛千尺,浪声澎湃,气势豪放。
(3)阿童东下:阿童是指西晋时期将领王濬,其小字阿童。《晋书·王濬传》:“太康元年(280)正月,濬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阳,克之”。又“濬上书自理曰:臣被诏之日,即便东下”。阿童东下出自此。指代清兵南下。
(4)佛狸深入:佛狸,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魏国皇帝拓跋焘,小字佛狸。《南史·宋文帝纪》:“元嘉二十七年(450),魏太武(拓跋焘)率大众至瓜步,声欲渡江。都下震惧,内外戒严,缘江六百里,舳舻相接。二十八年(451),太武俘广陵居人万余家以北。”佛狸深入这里指代清兵南下。
(5)白面书生成底用:《南史·沈庆之传》:“元嘉二十七年、文帝(刘义隆)将北侵,庆之固陈不可。时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难庆之,庆之曰: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白面句用此。
(6)萧郎裙屐偏轻敌:萧郎是指南北朝梁武帝时期政治人物萧渊藻,资治通鉴记载此人“萧渊藻裙屐少年,未洽治务,宿昔名将,多见囚戮,今之所任,皆左右少年……”《北史·邢峦传》载:“萧渊藻裙屐少年。”裙屐(jī),指修饰华美而无真才实学的年轻人。
(7)参军客:指北府参军刘牢之辈。晋秦(féi)水之战,晋方即以所谓百战百胜的北府兵为主力。
(8)旧垒废:指古代战争的痕迹已经不多。
(9)神鸦:指佛狸祠里吃祭品的乌鸦群集。“神鸦集”,由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句化来,谓佛狸祠的祭品召来了群鸦,仍是言古今变迁。
(10)戟: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11)楼船:有叠层的大船、大战船。
(12)西风吹尽王侯宅: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词意。
(13)黄芦苦竹:黄芦,秋天变黄之芦苇。苦竹,又名伞柄竹,其笋味苦。白居易《琵琶行》:“黄芦苦竹绕宅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