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唐代〕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蜀州东亭,盛放官梅,你勃发诗兴,写出动人的诗篇,就像当年咏梅扬州的何逊。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此时面对雪景,自然遥遥相思,何况赶上送别客人,恰逢腊梅迎春,不由想起故人。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幸亏没有寄来折梅,以免勾起我岁末伤情;赏阅折梅,怎堪那乡愁缭乱,思绪纷纷。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这里的江边,也有一棵梅花,渐趋吐蕊,朝朝暮暮,催得我白发丝丝,繁霜染鬓。

注释

(1)东阁:阁名。指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仇兆鳌注:“东阁,指东亭。”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

(2)官梅:官府所种的梅。南朝梁何逊为官在扬州时,官府中有梅,常吟咏其下,故云。

(3)诗兴:作诗、吟诗的兴致或情绪。韦应物《夜偶诗客操公作》诗:“多谢非玄度,聊将诗兴同。”

(4)何逊在扬州:典出《初学记》卷二十八。何逊:南朝梁诗人。钱谦益云:“天监六年,(梁建安王)迁使节,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则逊为建安王记室,正在扬州。”何逊在扬州见梅花盛开,作有《咏早梅》诗。

(5)此时:指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末、二年(761年)初。

(6)雪:喻指梅。梅花色白,故以雪为喻。

(7)春:一作“花”。

(8)可自由:言恰好有闲情逸致,可观赏梅花。可:一作“更”。

(9)岁暮:岁末,一年将终时。喻年老。言幸而未折梅见寄,免我起岁暮之感。

(10)若为:怎堪。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诗:“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11)乡:一作“春”。

(12)江边:浣花溪边。

(13)垂垂:渐渐。耶律楚材《和渔阳赵光祖》诗之二:“十年叹我垂垂老,万里怜君得得来。”

(14)发:指花开放。

(15)朝夕:时时,经常。《尚书·说命上》:“朝夕纳诲,以辅台德。”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拼音版

péidēngshǔzhōudōngtíngsòngféngzǎoméixiāngjiàn
dōngguānméidòngshīxìngháixùnzàiyángzhōu
shíduìxuěyáoxiāngsòngféngchūnyóu
xìngzhéláishāngsuìruòwéikànluànxiāngchóu
jiāngbiānshùchuíchuízhāocuīrénbáitóu

作品简介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杜甫酬和友人裴迪的作品。裴迪在蜀州(今四川崇州)东亭送客时,见到早梅盛开,写诗寄给杜甫。杜甫以此诗回应,借咏梅抒发了羁旅漂泊的愁思与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暗含身世之悲,语言含蓄深沉,体现了杜甫晚年律诗的精湛艺术。

创作背景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冬,杜甫时居成都草堂。裴迪在蜀州东亭送客时逢早梅开放,写诗寄赠杜甫。杜甫见诗感怀,以梅寄意:既欣慰友人未折梅相赠(免增感伤),又因梅花触发乡愁与迟暮之悲。此时安史之乱虽平,但蜀地仍动荡,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思乡,故诗中梅意象承载了复杂的人生况味。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山中早梅

〔宋代〕释契嵩

亭亭映晚景,皎皎出林端。

小圃连云淡,孤芳冒雪寒。

人间殊未见,物外最先看。

但欲方琼玉,宁将胜牡丹。

早梅

〔宋代〕张棨

扶筇拄月过前溪,问讯江南第一枝。

驿使不来羌管歇,等閒开落只春知。

早梅

〔宋代〕杨则之

数萼初含雪,孤清画本难。

有香终是别,虽瘦亦胜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吹残。

喜见早梅花

〔宋代〕舒岳祥

朔雪吹吟屋,春风驻酒家。

野塘冰上雁,官柳月中鸦。

玉馔寒沙笋,金齑夜雨芽。

开窗有新事,喜见早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