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洛阳愁绝

〔唐代〕温庭筠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作品简介

《清平乐·洛阳愁绝》是温庭筠的一首离别词。此词以"洛阳愁绝"开篇,通过"杨花似雪"、"桥水呜咽"等意象,渲染出浓郁的离愁别绪。下阕"劝酒离觞"、"莺声断肠"的饯别场景,与"回首挥泪"的动情瞬间相呼应,在44字中展现了从集体送别到个人感伤的情感递进,体现了温庭筠善于在传统题材中发掘新意的创作特点。

创作背景

《清平乐·洛阳愁绝》此词创作于温庭筠游历洛阳期间(约835-845年),正值唐代东都繁盛时期。词中"南浦"用《楚辞》送别典故,"平原年少"可能指赴京应试的举子,通过洛阳这座城市的离别群像,既反映了唐代士人漫游的风尚,也寄托了诗人自身功名未就的感慨,是晚唐都市送别词的代表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当我辞别洛阳的时候,春暮的景色更使我伤心欲绝,杨花柳絮飘舞着如漫天飞雪。远行的人天天折走柳枝,桥下的流水时时都在呜咽,唱不完送别的悲歌。

上马时朋友争劝送别的酒。我最怕那南浦的莺啼,声声都是断肠的歌喉。燕赵儿郎也伤愁,挥不尽千行泪,又回头。

注释

(1)洛阳:最早为东周都城,此后后汉、西晋、北魏、隋等朝均建都于此。唐时为东都。

(2)恣攀折:任意攀折。恣:一作“争”。

(3)离觞:饯别之酒。

(4)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5)平原年少:泛指贵族子弟,这里指远行的人。平原,古地名,战国时赵邑,即今山东省平原县。

全文拼音版

qīngpíngyuè··luòyángchóujué
luòyángchóujuéyángliǔhuāpiāoxuězhōngxíngrénpānzhéqiáoxiàshuǐliú
shàngzhēngquànshāngnányīngshēngduànchángchóushāpíngyuánniánshàohuíshǒuhuīlèiqiānháng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故称“温八叉”。其词秾丽绵密,为“花间派”鼻祖,代表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开五代词风;诗亦工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仕途坎坷,因恃才傲物得罪权贵,终身困顿。作品多写闺情闺怨,词藻华美,对宋婉约词影响深远。

温庭筠的诗

相关推荐

清平乐·画堂晨起

〔唐代〕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清平乐·春晚

〔宋代〕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清平乐·烟深水阔

〔唐代〕李白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清平乐·欺烟困雨

〔明代〕杨基

欺烟困雨,拂拂愁千缕。曾把腰枝羞舞女,赢得轻盈如许。

犹寒未暖时光,将昏渐晓池塘。记取春来杨柳。风流全在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