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洛阳愁绝》是温庭筠的一首离别词。此词以"洛阳愁绝"开篇,通过"杨花似雪"、"桥水呜咽"等意象,渲染出浓郁的离愁别绪。下阕"劝酒离觞"、"莺声断肠"的饯别场景,与"回首挥泪"的动情瞬间相呼应,在44字中展现了从集体送别到个人感伤的情感递进,体现了温庭筠善于在传统题材中发掘新意的创作特点。
清平乐·洛阳愁绝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清平乐·洛阳愁绝》此词创作于温庭筠游历洛阳期间(约835-845年),正值唐代东都繁盛时期。词中"南浦"用《楚辞》送别典故,"平原年少"可能指赴京应试的举子,通过洛阳这座城市的离别群像,既反映了唐代士人漫游的风尚,也寄托了诗人自身功名未就的感慨,是晚唐都市送别词的代表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当我辞别洛阳的时候,春暮的景色更使我伤心欲绝,杨花柳絮飘舞着如漫天飞雪。远行的人天天折走柳枝,桥下的流水时时都在呜咽,唱不完送别的悲歌。
上马时朋友争劝送别的酒。我最怕那南浦的莺啼,声声都是断肠的歌喉。燕赵儿郎也伤愁,挥不尽千行泪,又回头。
注释
(1)洛阳:最早为东周都城,此后后汉、西晋、北魏、隋等朝均建都于此。唐时为东都。
(2)恣攀折:任意攀折。恣:一作“争”。
(3)离觞:饯别之酒。
(4)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5)平原年少:泛指贵族子弟,这里指远行的人。平原,古地名,战国时赵邑,即今山东省平原县。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温庭筠的诗
相关推荐
清平乐·画堂晨起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清平乐·春晚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清平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烟深水阔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清平乐·欺烟困雨
欺烟困雨,拂拂愁千缕。曾把腰枝羞舞女,赢得轻盈如许。
犹寒未暖时光,将昏渐晓池塘。记取春来杨柳。风流全在轻黄。
清平乐令·帘卷曲阑独倚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清平乐·柳边深院
柳边深院,燕语明如翦。消息无凭听又懒,隔断画屏双扇。
宝杯金缕红牙,醉魂几度儿家。何处一春游荡,梦中犹恨杨花。
清平乐·烟轻雨小
烟轻雨小,紫陌香尘少。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
旋题罗带新诗,重寻杨柳佳期。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