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亭留别

〔金代〕元好问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作品简介

《颍亭留别》是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用清秀的笔触描写了颍亭四周的如画景色,抒发了对于安定闲适生活的渴想,同时,也流露了对自己奔波于乱世的深沉感叹。诗歌读来古朴清淳而又幽深曲折,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年),元好问由登封赴昆阳、阳翟(今河南禹州)。临行,友人在颍亭送行,元好问写下这首《颍亭留别》诗留别。

翻译注释

翻译

老朋友珍惜这临别的时节,到水边我停下回家的车驾。

天地清朗拓开我远眺的目光,万物自然就像是与人亲如一家。

北风吹起,连下了三日大雪,造化神工,主宰着事物变化。

九大山郁葱葱高峻峥嵘,丝毫也不受那欺凌践踏。

颍水上清波淡淡而起,洁白的鸥鸟悠悠而下。

想着回家的游人呵,自然是心绪焦急;事物固有的情态呵,却本是悠游闲暇。

临别时举杯痛饮,徒然地辜负吟啸之心;前路的滚滚黄尘,真足以让人悲慨叹咤。

回头遥看呵亭中的友人,只见那一片平林恬澹如画。

注释

(1)重:珍重,珍惜。

(2)分携:分手,离别。

(3)乾坤:本为《易经》中的两个卦名,乾之象为天,坤之象为地,故以乾坤称天地。

(4)清眺:谓视野开阔,眺望时眼目清爽辽远。

(5)相借:相凭借,相依靠。

(6)太素:古代指构成天地万物的物质,这里指大自然。

(7)秉:掌握,主持。

(8)元化:天地间万物的发展变化。

(9)九山:九座大山;指河南省西部的辗辕山、颍谷山、告成山、少室山、大箕山、大陉山、大熊山、大茂山、具茨山。

(10)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

(11)了:完全,一点儿也。

(12)陵跨:欺侮,践踏。

(13)淡淡:水波动荡的样子。

(14)白鸟:指鸥、鹭等白羽水鸟。

(15)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16)怀:怀想,心想。

(17)物态:事物的存在形态,这里指事物的固有规律。

(18)壶觞:酒壶酒杯,这里意为举杯饮酒。

(19)吟啸:吟诗歌啸。古人常用吟啸来表示悠然自乐的意思。

(20)尘土:路途的尘土,这里也用来指代尘世的劳碌奔波生活。

(21)悲咤:悲凉慨叹。咤,叹息声。

(22)亭中人:指前来颍亭送行的李治、张肃、王元亮等人。

(23)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全文拼音版

yǐngtíngliúbié
rénchóngfēnxiélínliúzhùguījià
qiánkūnzhǎnqīngtiàowànjǐngruòxiāngjiè
běifēngsānxuětàibǐngyuánhuà
jiǔshānzhēngróngliǎoshòulíngkuà
hándàndànbáiniǎoyōuyōuxià
怀huáiguīréntàiběnxiánxiá
shāngyínxiàochénbēizhà
huíshǒutíngzhōngrénpínglíndànhuà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金兴定五年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潜心著述。其诗沉郁苍劲,堪称金代诗坛巨擘,《论诗三十首》系统阐述诗歌理论,《岐阳三首》写亡国之痛,感人至深。词作兼有豪放、婉约之风,《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传诵千古。编有《中州集》保存金源文献,著有《遗山集》。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岁暮归南山

〔唐代〕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朝中措·梅

〔宋代〕陆游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长歌续短歌

〔唐代〕李贺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折剑头

〔唐代〕白居易

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

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

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观月记

〔宋代〕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吴山图记

〔明代〕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寄致政吴虞部

〔宋代〕王安石

白鸥生意在沧波,不为风尘有网罗。

年抵冯唐初未半,才方疏广岂能多。

孤清楚国知谁继,遗爱郴人想共歌。

嗟我欲归真未晚,雪舟乘兴会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