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

〔唐代〕李商隐

延陵留表墓,岘首送沉碑。

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

待得生金后,川原亦几移。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延陵留表墓,岘首送沉碑。

延陵留存着季札显示功德的墓表,岘山遣送来载有杜预功绩的沉碑。

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岂敢自夸文不加点,文采斐然?只是墓表所载彭阳公的事迹毫无夸大、赞美之词,彭阳公当之无愧。

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

即使我活一百辈子也报不了彭阳公今生对我的大恩,即使我死九世也不能让他复活。

待得生金后,川原亦几移。

等到墓碑生金之后,即使川原几变、沧海桑田,彭阳公的德行事迹亦当流芳百世。

注释

(1)志文:墓志铭。令狐楚的墓志铭是李商隐所作,今已佚。

(2)延陵:春秋时季札的封地(今江苏常州)。季札墓在晋陵县北七十里申浦西。

(3)表墓:以墓表显示墓主功德。此指彭阳公(令狐楚)的功绩将如季札一样为人所传颂。

(4)岘首:即岘山。岘首山在湖北省襄阳市南,杜预曾于岘山刻碑载其功绩。此以杜预喻令狐楚。

(5)敢伐:岂敢夸耀。

(6)不加点:即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点,涂改。

(7)无愧辞:《后汉书》:“郭泰卒,刻石立碑,蔡邕为文,谓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8)百生终莫报:《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也,人百其身。”九死:屈原《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

(9)生金:王隐《晋书》:“《石瑞记》曰:‘永嘉初,陈国项县贾逵石碑中生金,人凿取卖,卖已复生,此江东之瑞也。’”

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拼音版

zhuànpéngyánggōngzhìwényǒugǎn
yánlíngliúbiǎoxiànshǒusòngchénbēi
gǎnjiādiǎnyóudāngkuì
bǎishēngzhōngbàojiǔliàngnánzhuī
dàishēngjīnhòuchuānyuán

作品简介

《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为恩师令狐楚(封彭阳郡公)撰写墓志铭后所作的悼亡诗。首联以延陵季子立碑、羊祜岘山沉碑的典故,暗喻令狐楚功德堪铭;颔联自谦虽“不加点”(文不加点)疾书成文,仍恐未能尽述其功;颈联“百生莫报”“九死难追”极言师恩深重无以回报;尾联借“生金”(碑石生金)典故,叹岁月流逝而碑铭长存。全诗用典密丽,情感沉郁,在自谦自伤中透出对恩师的崇敬与追思。

创作背景

《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卒后。李商隐少时受令狐楚赏识,亲授骈文技法。令狐楚临终前嘱其代撰遗表,诗人深感知遇之恩。诗中“岘首沉碑”用西晋羊祜堕泪碑典故,喻令狐楚政德;“生金”指东汉翁仲碑石生金之异事,冀恩师功业不朽。然尾句“川原几移”暗含世事变迁之悲,亦折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怅惘。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李商隐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赣上食莲有感

〔宋代〕黄庭坚

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共房头𧥄𧥄,更深兄弟思。

实中有幺荷,拳如小儿手。

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

莲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

甘餐恐腊毒,素食则怀惭。

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

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

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

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

有感二首·其一

〔唐代〕李商隐

九服归元化,三灵叶睿图。

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

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

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

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

竟缘尊汉相,不早辨胡雏。

鬼箓分朝部,军烽照上都。

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