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

〔唐代〕杜甫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作品简介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夔州冬日的生命速写,以七律体式凝练岁末情怀。诗中"今朝腊月春意动"起笔反常,"云安县前江可怜"绘峡江冬景,"一声何处送书雁"写羁旅孤寂,"百丈谁家上水船"记航运艰险,"未将梅蕊惊愁眼"抑春讯之喜,"要取椒花媚远天"扬思乡之切。全诗将节候感知、地理险恶与生命企盼交融,展现杜甫晚期律诗的浑成境界。

创作背景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此诗实作于大历四年(769年)十二月初一,杜甫58岁漂泊潭州时。诗人借"腊月春意"的南方物候差异,抒写"云安记忆"与"潭州现实"的双重时空体验。作品较夔州诗更显衰颓,其"梅蕊惊愁"与"椒花媚天"的矛盾心境,既反映生命末期的精神挣扎,也暗含对北方故土的永恒眷恋,是杜甫湖湘诗群的重要一环。

翻译注释

翻译

今天是腊月初一,便觉春意萌动,想到今年或可乘船东下,对云安县前的江水产生了怜爱之心。

听到大雁的一声鸣叫想到给故乡寄书信,看到拉纤逆流而上的船只,不仅动了东游之念。

刚入腊月,梅花未放,元旦瞬忽将至,就要取椒花颂岁,聊自娱于天涯旅次了。

为郎官起草于明光殿那是人所共羡的,但不知我这个病肺的检校员外郎何时才能回长安参加朝正大典而有幸起草。

注释

(1)百丈:牵船的大绳。宋程大昌《演繁露》云:“劈竹为大辫,用麻绳连贯以为牵具,是名百丈。”南宋陆游《入蜀记》云:“百丈,以巨竹四破为之,大如人肾。”

(2)上水船:逆流而上的船。

(3)媚:言其可爱。

(4)远天:指云安。

(5)明光:宫殿名。汉王商曾借明光殿起草作制诰。

(6)日边:用《世说新语·夙惠》中晋明帝童年事之典故,借指皇帝、朝廷。

全文拼音版

shíèryuèsānshǒu··
jīncháoyuèchūndòngyúnānxiànqiánjiānglián
shēngchùsòngshūyànbǎizhàngshuíjiāshàngshuǐchuán
wèijiāngméiruǐjīngchóuyǎnyàoqiūhuāmèiyuǎntiān
míngguāngcǎorénsuǒxiànfèibìngshícháobiān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宋代〕苏轼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

〔唐代〕杜甫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十五夜观灯

〔唐代〕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十五从军征

〔两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六字令三首

〔近代〕毛泽东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