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品简介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言绝句,以绚丽的色彩描绘秋日江畔的暮夜转换。前两句"残阳铺水"的宏阔与"半江瑟瑟(碧绿)半江红"的奇丽,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后两句"九月初三夜"的特写,将"露似真珠"的晶莹与"月似弓"的纤细完美并置。全诗通过"阳-江-露-月"的意象推移,在时间和空间上完成从日暮到夜晚的自然过渡,语言通俗而设喻精妙,展现白居易"老妪能解"的诗风。

创作背景

《暮江吟》此诗作于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赴杭州刺史任途中。诗人离开朝廷党争,面对江景顿感轻松。"九月初三"的精确纪时突破传统诗歌的模糊表达,"真珠""弓"的比喻兼具贵族审美与民间趣味,标志中唐诗风向世俗化转变,今杭州钱塘江畔建有相关诗碑。

翻译注释

翻译

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1)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2)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3)可怜:可爱。

(4)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5)真珠:即珍珠。

(6)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全文拼音版

jiāngyín
dàocányángshuǐzhōngbànjiāngbànjiānghóng
liánjiǔyuèchūsānzhēnzhūyuègōng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长歌行

〔两汉〕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