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作品简介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名篇。全词以"缺月疏桐"的凄清夜景起笔,"幽人孤鸿"的意象叠加营造双重孤独,"惊起回头"的动态捕捉展现内心挣扎,终以"寒枝不栖"的抉择宣示精神坚守。词人将贬谪苦闷转化为孤高自许的艺术形象,其"鸿影沙洲"的冷寂意境与"不栖寒枝"的人格宣言,开创了宋词"清空骚雅"的新境界,黄庭坚赞此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创作背景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时年47岁的词人借居定慧院修行。词中"孤鸿"意象融合《易经》"鸿渐于陆"与杜甫"孤雁不饮啄"的诗意,暗喻政治风波后的心绪。作为苏轼词风转向"清旷"的标志性作品,其"不栖寒枝"的象征成为后世文人精神独立的经典符号,王国维《人间词话》称:"东坡《卜算子》格韵高绝,在神不在貌。"

翻译注释

翻译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

(1)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漏:指更漏而言。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2)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引申为幽静、优雅。

(3)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4)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

(5)省:理解。“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6)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全文拼音版

suànzi··huángzhōudìnghuìyuànzuò
quēyuèguàshūtónglòuduànrénchūjìngshuíjiànyōurénwǎngláipiāomiǎo鸿hóngyǐng
jīngquèhuítóuyǒuhènrénxǐngjiǎnjìnhánzhīkěnshāzhōulěng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郑风·子衿

〔先秦〕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别云间

〔明代〕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