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咏荷上雨》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咏物词。此词以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手法,描绘了夏日骤雨打在荷叶上的灵动景象。上阕写梦中泛舟西湖,忽被雨声惊醒;下阕实写眼前荷池雨景,以“跳雨”“真珠”“水银窝”等比喻,生动刻画了雨滴在荷叶上滚动、汇聚、滑落的动态美。全词语言清新活泼,观察细腻,展现了杨万里“诚斋体”的独特风格,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趣的敏锐捕捉。
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昭君怨·咏荷上雨》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应作于杨万里晚年退居家乡吉水(今属江西)期间。杨万里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尤其对荷情有独钟(如《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此词可能受夏日骤雨触发,借荷上雨滴的瞬息变化,抒发闲适之趣,也暗含对人生聚散无常的哲思。“昭君怨”词牌本多写哀怨,但杨万里反其意而用之,以轻快笔调咏物,体现其创新精神。
翻译注释
翻译
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氤氲清香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注释
(1)扁舟:小船。
(2)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3)打篷声:雨落船篷之声。
(4)真珠:即珍珠。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如蚌)壳内所产。为珍贵的装饰品,并可入药。
(5)水银:喻水珠。
(6)清波:清澈的水流。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杨万里的诗
相关推荐
昭君怨·园池夜泛
月在碧虚中住,人向乱荷中去。花气杂风凉,满船香。
云被歌声摇动,酒被诗情掇送。醉里卧花心,拥红衾。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昭君怨·牡丹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昭君怨·梅花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昭君怨·赋松上鸥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昭君怨·卖花人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
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