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

〔唐代〕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舒服仰卧在暖暖的江亭里,吟诵着《野望》这首诗。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江水缓缓流动,和我的心一样不去与世间竞争。云在天上飘动,和我的意识一样悠闲自在。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寂静孤单的春天将进入晚春,然而我却悲伤忧愁,万物兴盛,在大自然里各随其性。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江东依旧在进行艰苦的战争,我每一次回首都因为对国家的忧愁而皱眉。

注释

(1)坦腹:舒身仰卧,坦露胸腹。

(2)野望:指作者于上元二年(761)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3)寂寂:犹悄悄,谓春将悄然归去。

(4)欣欣:繁盛貌。

(5)物自私:万物在大自然里各随其性。

江亭拼音版

jiāngtíng
tǎnjiāngtíngnuǎnchángyínwàngshí
shuǐliúxīnjìngyúnzàichí
chūnjiāngwǎnxīnxīn
jiāngdōngyóuzhànhuíshǒupínméi

作品简介

《江亭》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写诗人独自在江边亭台静坐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展现了一种闲适的意境,而“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则融入了禅理,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全诗语言简淡,却蕴含深刻的人生感悟,体现了杜甫晚年诗风由沉郁转向疏淡的特点。

创作背景

《江亭》此诗确系广德二年(764年)春作于成都。时"安史之乱"虽平(763年正月史朝义败亡),然吐蕃陷长安(763年十月)余震未消。诗中"物自私"的恬淡,实为历经梓州避乱(762年)后重归草堂的暂安心境,其"水流云在"之悟,已开夔州时期禅理诗先声。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金陵新亭

〔唐代〕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溪亭

〔宋代〕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谢公亭

〔唐代〕李白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潼关河亭

〔唐代〕薛逢

重岗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

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

橹声呕轧中流度,柳色微茫远岸村。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宋代〕苏轼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春游南亭

〔唐代〕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洗脚亭

〔唐代〕李白

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

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

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

游谢氏山亭

〔唐代〕李白

沦老卧江海,再欢天地清。

病闲久寂寞,岁物徒芬荣。

借君西池游,聊以散我情。

扫雪松下去,扪萝石道行。

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

花枝拂人来,山鸟向我鸣。

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

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