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歌辞

〔南北朝〕佚名

【其一】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其二】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其三】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

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

【其四】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其五】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作品简介

《折杨柳歌辞》是创作于北朝时期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出自《乐府诗集》作者已轶。共五首,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内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折杨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为留念。是对唐代文化风俗有重大影响的乐府文学作品。

创作背景

《折杨柳歌辞》,《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共五首,内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折杨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为留念。

翻译注释

翻译

其一

郎君上马后并不去取马背上的马鞭子,而是去折杨树和柳树上的枝条。

他盘膝坐在马背上,悠闲地吹起了长笛,过往的行人听着笛声只觉愁思难忍。

其二

我现在因为浓重的愁苦而不快乐,我愿意成为郎君的马鞭。

外出时牢牢地抓着郎君的胳膊,闲坐时盘膝在郎君身边。

其三

我在两泉旁的小泽处、放牧我心爱的马儿,竟然忘记了给马套上马笼头。

我背着马鞍、跟随着马走,怎么不见你骑马呢?

其四

遥看孟津河一带,茂密的杨树和柳树都随风摇曳着。

我是北方民族的儿郎,不理解汉族人写的诗歌。

其五

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骏马;但快马要显示出其善奔,亦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

一群马儿快速飞奔,才能分出高下。

注释

(1)捉鞭:拿起马鞭。捉:抓、拿。

(2)蹀座:偏义复词,取“座”义。

(3)蹀:行;座,同“坐”。

(4)长笛:指当时流行北方的羌笛。

(5)蹀座:偏义复词,取“座”义。

(6)蹀:行;座,同“坐”。

(7)擐:系,拴。

(8)羁:马笼头。

(9)逐:跟随。

(10)孟津河:指孟津处的黄河。孟津,在河南孟县南。

(11)郁:树木茂密状。

(12)婆娑:盘旋舞动,此指杨柳随风摇曳的样子。

(13)虏家儿:胡儿,古代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之贬称。

(14)跸跋:快马飞奔时马蹄击地声。

(15)黄尘:指快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

(16)别雄雌:分高低、决胜负。

全文拼音版

zhéyángliǔ
shàngzhuōbiānfǎnzhéyángliǔzhī
diézuòchuīchángchóushāxíngér
èr
zhōngchóuyuànzuòlángbiān
chūhuànlángdiézuòlángbiān
sān
fàngliǎngquánwàngzhuólián
dānānzhúzǒujiàn
yáokànmèngjīnyángliǔsuō
shìjiāérjiěhànér
jiànérkuàikuàijiànér
huángchénxiàránhòubiéxióng

相关推荐

折桂令·西陵送别

〔元代〕张可久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

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折杨柳行

〔两汉〕汉乐府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

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

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

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

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

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

璧马祸及虢,二国俱为墟。

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卞和之刖足,接舆归草庐。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

〔元代〕乔吉

半天风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树钩娄,苔绣禅阶,尘黏诗壁,云湿经楼。

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锁吴愁。

折桂令·吴山秀

〔元代〕任昱

钱塘江上嵯峨,浓淡皆宜,态度偏多。泪雨溟濛,歌云缥缈,舞雪婆娑。

胜楚岫高堆翠螺,似张郎巧画青娥。消得吟哦,欲比西施,来问东坡。

折桂令·长江浩浩西来

〔元代〕张养浩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折桂令·问秦淮

〔清代〕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折杨柳

〔唐代〕李白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