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德孺知庆州

〔宋代〕黄庭坚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政要渠。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你父亲懂得治理国事有如懂用兵,边塞上连草木都知道成名。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他使敌人打开门户以我为处女,又使敌人掩耳不及畏我如雷篷。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平生确有救国的大计,百分之一也不曾试行便葬身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你哥哥两次持着庆州节,十年中像骐骣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深沉大度好似卧虎,使边民耕田种桑生儿育女。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政要渠。

运筹帷幄虽有馀裕,论大道治邦国正需要渠。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你青春年少外任补官在父兄之处,自然是才力能应时势所需。

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春风吹动旌旗拥有万夫,幕下将领们盼望塞外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个人的智勇功名都不在你的眼里,你要用折断的马鞭捶打羌胡。

注释

(1)乃翁:你父亲,指范仲淹。

(2)塞垣草木识威名:范仲淹曾仼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曾攻取横山,恢复灵武,迫使西夏请和,不敢来犯。当时民谣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心胆战。”

(3)开户:出自《孙子·九地》“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这是战争开始时表现安静柔弱,象少女一样,麻痹敌人,使使敌方不作戒备,像打开门户一样。

(4)玩:玩忽。

(5)掩耳不及惊雷霆:变用“迅雷不及掩耳”语,比喻军事行动像雷突降,敌方来不及防备和抗拒。

(6)端:真的、实在。

(7)活国:救活国家。谓范仲淹有治好国家的能力。

(8)百不一试:百分才能没有施展一分。

(9)薶:同“埋”。

(10)九京:九原,九泉之下。

(11)阿兄:指范纯仁,熙宁七年(1074年)及元丰八年(1085年)两度为庆州知州。

(12)节:符节,符节是用于军事指挥的。

(13)骐驎:良马,日行千里,常用以比喻有大志、有能力的人オ。

(14)潭潭:幽深之状,喻深沉大度。

(15)耕桑:表示安居乐业。

(16)长:养育。

(17)折冲:《晏子春秋》:“不出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可谓折冲矣。”原指在酒席上谈判,可以制胜敌人于干里之外。这里称赞范纯仁“运筹帷幄,决胜干里”。

(18)政:同“正”。

(19)要:须要,需要。

(20)渠:他。

(21)应时须:适应时势需要。

(22)思草枯:昐望着塞外草枯。凉秋九月,塞外草枯,便于进兵征讨。

(23)不入眼:不放在心上,指不追求个人功名。

(24)箠:鞭子。本用于打马,这里却说折鞭可以鞭打敌人,喻取胜甚易。

(25)笞:用鞭子打人,转为打击。

(26)羌胡: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里代指与宋对峙的西北边西夏政权。

送范德孺知庆州拼音版

sòngfànzhīqìngzhōu
nǎiwēngzhīguózhībīngsàiyuáncǎoshíwēimíng
rénkāiwánchǔyǎněrjīngléitíng
píngshēngduānyǒuhuóguóbǎishìmáijiǔjīng
āxiōngliǎngchíqìngzhōujiéshíniánlínshàngxíng
tántánbiāntóugēngsāngzhǎngér
zhéchōngqiānsuīyǒulùndàojīngbāngzhèngyào
miàoniánchūxiōngchùgōngcáiyìngshí
chūnfēngjīngyōngwànxiàzhūjiàngcǎo
zhìmíngyǒnggōngyǎnyòngzhéchuíchīqiāng

作品简介

《送范德孺知庆州》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分为三层,每层六句。第一层称赞范仲淹有治国治军的杰出才能,只可惜还没来得及充分施展就去世了。第二层写范纯仁,他曾两度出知庆州,像一匹骏马驰骋彼地,十年间人民安居乐业,他真是气度非凡,如卧虎镇边。最后一层预祝范德孺建立功勋,但应以镇边安定为意,不要轻启战事。这首诗以散文语言入诗,多用虚词斡旋,大量运用典故成语,力盘硬语,造语独特。

创作背景

范德孺是范仲淹的第四子,元丰八年(1085年)秋被任命知庆州边防重镇。此地范德孺的父兄都曾镇守过,而且功绩卓著。次年春,作者为范送行,于是写下了《送范德孺知庆州》这首诗。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诗奇崛瘦硬,词亦清旷,代表作《登快阁》《寄黄几复》等。书法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仕途坎坷,晚年屡遭贬谪。艺术追求“不俗”境界,诗书画均对后世影响深远,堪称宋代文化巨匠。黄庭坚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送魏万之京

〔唐代〕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别

〔唐代〕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送曾巩秀才序

〔宋代〕欧阳修

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拔出之才,其一累黍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曰:“有司有法,奈何不中!”

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

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

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况若曾生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夫农不咎岁而菑播是勤,甚水旱则已;使一有获,则岂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予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

送薛秀才南游

〔唐代〕许浑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从此草玄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