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舟中作

〔唐代〕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衔泥筑巢了。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

注释

(1)湖南:洞庭湖之南,这里即指潭州。

(2)动经春:动不动便又经历了一个春天。动,不知不觉。

(3)两度新:杜甫从大历四年(769)春来到潭州。到现在已是第二个春天,已是第二次见到燕子衔泥了。

(4)故园:指诗人在洛阳、长安的旧居。

(5)社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天是人们祭神祈求丰收的日子。

(6)远看人:指仍然认识自己,远远地望着自已。

(7)巢居室:指燕子处处在人家屋室的梁上作窝。

(8)托此身:指诗人自己的到处漂泊求地安身。

(9)樯:船桅。

(10)沾巾:指诗人见燕子如此多情而动心落泪。

燕子来舟中作拼音版

yànláizhōuzhōngzuò
nánwéidòngjīngchūnyànxiánliǎngxīn
jiùyuánchángshízhǔjīnshèyuǎnkànrén
liánchùchùcháoshìpiāopiāotuōshēn
zànchuánqiánghái穿chuānhuātiēshuǐzhānjīn

作品简介

《燕子来舟中作》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晚年七律的孤绝之作,以舟中燕影写尽天涯羁旅。诗中"湖南为客动经春"写漂泊之久,"燕子衔泥两度新"叹时序更迭,"旧入故园尝识主"忆长安旧燕,"如今社日远看人"伤主客易位,"可怜处处巢居室"怜燕亦飘零,"何异飘飘托此身"喻同病相怜,"暂语船樯还起去"状聚散无常,"穿花贴水益沾巾"结以泪眼观燕。全诗语言沉痛,物我双写,展现杜甫"浑涵汪茫"的晚期诗境。

创作背景

《燕子来舟中作》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年)春,杜甫59岁漂泊潭州(长沙)时。诗人以"两度新燕"自况两年湖湘漂泊,借"故园识主"的燕子,抒"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故国之思。作品诞生于杜甫生命最后一年,其"飘飘托身"的燕喻,既是个体命运的写照,更为盛唐文化精英的集体流散留下诗性见证,堪称"诗史"的绝笔预演。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晓雨复登燕子矶绝顶

〔清代〕王士祯

岷涛万里望中收,振策危矶最上头。

吴楚青苍分极浦,江山平远入新秋。

永嘉南渡人皆尽,建业西风水自流。

洒酒重悲天堑险,浴凫飞燕满汀洲。

燕子矶

〔清代〕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燕子矶观音阁

〔明代〕徐渭

青山如美人,楼观即奁妆。

若无一片镜,妙丽苦不昌。

兹石一何幸,值此江中央。

上乘巨搆支,下集帆与樯。

朱碧得水鲜,凫雁拂波光。

烟雾不见海,神去万里长。

我与三友俱,兼以僮仆双。

日西买市饭,半道谢驴缰。

五口将十足,蹶然馁且僵。

百钱成一游,安得甘旨尝。

归来乏灯烛,微雨沾我裳。

沽酒不成醉,颓然倒方床。

犹梦立阁中,遥观大鱼翔。

燕子矶和王阮亭

〔清代〕施闰章

矶头一望一含情,吴楚风帆入掌平。

山寺楼台衔岸出,江村烟火杂云生。

东南极目真天堑,鼓角连年动石城。

今古销沈余钓艇,断肠重听暮潮声。

燕子楼

〔明代〕徐渭

牡丹春后惟枝在,燕子楼空苦恨生。

昨泪几行因拥髻,当年一顾本倾城。

分为翡翠笼俱老,讶道泉台伴不成。

犹胜分香台上妾,更无一个哭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