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亭

〔唐代〕杜甫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秋窗还有淡淡的曙色,窗外的落木已经残破不堪,天风还在摧残。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寒山外日出暗淡无光,江流也被掩映在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圣朝没有被丢弃之物,自己并非没有才德,如今却老病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余生还有多少坎坷磨难呢?只能像那随风飘零的蓬草,顺其自然。

注释

(1)犹曙色:到底还是天亮了。下三句写秋晓之最。

(2)宿雾:早晨的雾。因由前夜而来,故曰宿。

(3)弃物:被丢弃之物。

(4)残生:犹余生。

(5)转蓬:言人之飘零无定如蓬之转,这是由愤慨而灰心绝望的话,碰着这种“圣朝”,还有什么可说,这辈子只有随它去了。其实这种飘零生活,对杜甫创作倒大有裨益。

客亭拼音版

tíng
qiūchuāngyóushǔluògèngtiānfēng
chūhánshānwàijiāngliú宿zhōng
shèngcháolǎobìngchéngwēng
duōshǎocánshēngshìpiāolíngrènzhuǎnpéng

作品简介

《客亭》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晚年漂泊途中夜宿客亭所作。诗中通过秋晨萧瑟的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老病飘零的悲凉和对生命残年的感慨。全诗语言凝练,意境苍凉,将个人命运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体现了杜甫晚期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客亭》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秋,杜甫自夔州出峡后漂泊湖北时期。诗中"圣朝无弃物"反讽当时弃老病如敝履的现实;"转蓬"喻己漂泊无定。时诗人57岁,身患肺病、风痹等疾,见"落木天风"而触发身世之悲,是其"老病有孤舟"阶段的代表作之一,凝聚了对生命终局的深刻体悟。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沧浪亭

〔宋代〕欧阳修

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环。

新篁抽笋添夏影,老蘖乱发争春妍。

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呼喧。

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

堪嗟人迹到不远,虽有来路曾无缘。

穷奇极怪谁似子,搜索幽隐探神仙。

初寻一迳入蒙密,豁目异境无穷边。

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祗卖四万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士憔悴天应怜。

鸱夷古亦有独往,江湖波涛渺翻天。

崎岖世路欲脱去,反以身试蛟龙渊。

岂如扁舟任飘兀,红蕖渌浪摇醉眠。

丈夫身在岂长弃,新诗美酒聊穷年。

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

登赏心亭

〔宋代〕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开先漱玉亭

〔宋代〕苏轼

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

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馀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谼。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鯶公。

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金陵赏心亭

〔宋代〕王琪

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

昔人已化辽天鹤,旧画难寻卧雪图。

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

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

芙蓉亭

〔唐代〕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