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东山草堂》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友人崔氏草堂的幽静景致。此诗以"爱汝玉山草堂静"开篇,通过"高秋爽气相鲜新"的总体印象,展现了草堂宜人的秋日氛围。诗中"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一联,以声景交融的手法勾勒出山居生活的闲适,而"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则通过饮食细节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简朴自然。尾联"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暗含对友人未能归隐的惋惜。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淡远,体现了杜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崔氏东山草堂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崔氏东山草堂》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时年47岁的杜甫正任华州司功参军。诗中描写的崔氏草堂位于蓝田东山(今陕西蓝田),是当时文人雅士向往的隐居之所。在仕途失意之际,杜甫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山居生活的赞美,也寄托了自己渴望远离政治纷争的心愿。这首诗反映了安史之乱期间文人普遍存在的隐逸思想。
翻译注释
翻译
最喜欢玉山草堂的幽静了,秋天时候空气清爽环境一片新鲜。
若隐若现的钟声时常响起,夕阳西下渔夫樵农收工归家。
野味就吃那打下来的白鸦,就着自家地里种的菜蔬和谷物。
为什么要去为国事而忧心呢?这样闭门听松竹的日子不是挺好?
注释
(1)爱汝:喜欢到了极致。
(2)高秋爽气: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3)钟磬:指钟﹑磬之声。
(4)渔樵:打渔砍柴。
(5)松筠:松树和竹子。
全文拼音版
崔氏东山草堂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
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崔兴宗写真咏
画君年少时,如今君已老。
今时新识人,知君旧时好。
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
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崔处士
真人塞其内,夫子入于机。
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
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
读遍先贤传,如君事者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