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林应制

〔宋代〕萧观音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作品简介

《伏虎林应制》是辽代懿德皇后萧观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三句渲染了辽道宗的盖世气魄,最后一句扣紧“伏虎”,进一步烘托辽道宗的气势。全诗气势雄健奔放,音调铿锵有力,夸张的笔调里流露出自豪的心情,鲜明地表现了契丹族崇尚勇武的民族精神。

创作背景

辽道宗清宁二年(1056年)八月,辽道宗上猎秋山,萧观音率妃嫔从行,至伏虎林,帝命后赋诗。萧观音应制作此诗。帝大喜,出示群臣曰:“皇后可谓女中才子。”次日上亲射猎,有虎突林而出。上曰:“朕射得此虎,可谓不愧后诗。”一发而殪,群臣皆呼万岁。

翻译注释

翻译

威风万里能压倒南方的邦国,向东去能使鸭绿江翻滚。

大千世界的妖魔鬼怪都会吓破胆,怎能使猛虎不投降。

注释

(1)伏虎林:契丹族“秋捺钵”(行营)之地,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之白塔子(察罕城)西北,是辽代皇帝秋季游猎的地方。据说辽景宗射猎到此,有虎伏于草丛颤抖不敢仰视,因称此地为伏虎林。

(2)应制: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的命令所作的诗。

(3)南邦:南方的邦国。

(4)鸭绿江:江名,源出吉林省东南白头山,西南流到辽宁省丹东市以下,入黄海,全长795公里。

(5)灵怪:妖魔鬼怪。

(6)大千:大千世界。本是佛教语汇,指广大无边的世界。

(7)那教:怎教,怎能使。

全文拼音版

línyìngzhì
wēifēngwànnánbāngdōngnéngfān绿jiāng
língguàiqiāndǎnjiàoměngtóuxiáng

作者介绍

萧观音(1040—1075),契丹族,辽道宗(耶律洪基)皇后,小字观音。辽大康元年(1075年)11月,因宫廷倾轧,被赐自尽。她工诗善谈,能自制歌词,琵琶弹得很好。她的诗和词都受到汉民族文学的影响,是传世作品最多的辽代作家。《焚椒录》存其诗4首,词10首,文1篇。

萧观音的诗

相关推荐

幽州胡马客歌

〔唐代〕李白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

〔唐代〕杜甫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送人游吴

〔唐代〕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舟中立秋

〔清代〕施闰章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愁。

洊饥今有岁,倚棹望西畴。

殿前欢·捻冰髭

〔元代〕薛昂夫

捻冰髭,绕孤山枉了费寻思。自逋仙去后无高士,冷落幽姿,道梅花不要诗。休说推敲字,效杀颦难似。知他是西施笑我,我笑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