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此词是李清照晚年悼念亡夫赵明诚的泣血之作。表面咏梅,实则抒写"人间天上"的生死之痛:上阕以"玉炉寒""情怀如水"铺垫孤寂,笛声惊梅掀起情感波澜;下阕"疏雨催泪""吹箫人去"直诉永失所爱之悲,结句"折梅无寄"将悼亡情绪推向极致。全词以梅为媒,将器物之冷、笛声之哀、风雨之凄与心绪之痛交织,堪称宋词悼亡题材的巅峰之作。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侯健、吕智敏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约写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赵明诚逝世后。作者把梅作为寄托着力描写了丈夫去世后自己清冷孤寂生活和凄凉悲绝的心情。
翻译注释
翻译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 ?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注释
(1)孤雁儿:《孤雁儿》原名《御街行》。《古今词话》无名氏《御街行》词有“听孤雁声嘹唳”句,故更名《孤雁儿》。
(2)藤床:藤条编织的床。
(3)纸帐:茧纸做的帐子。
(4)佳思:好心情。
(5)沉香:薰香的一种。
(6)玉炉:玉制的香炉或是香炉的代称。
(7)三弄:即“梅花三弄”,古代笛由名,或称“梅花引”。
(8)梅心惊破:指梅花闻笛而心伤。
(9)春情意:喻指当年夫妻情深。
(10)萧萧地:淅淅沥沥。地,语助词。
(11)吹箫人去:此言其夫赵明诚之去世。
(12)肠断:这里形容因丧夫而悲伤之极。
(13)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化用陆凯《赠范晔》诗意。折梅相送,丈夫故去,所以说没人堪寄。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清照的诗
相关推荐
芙蓉曲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绛袍春浅护云暖,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浣溪沙·杨花
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甲辰八月辞故里·其二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台城路·寄姚江太白山人陈文卿
薛涛笺上相思字,重开又还重摺。载酒船空,眠波柳老,一缕离痕难折。虚沙动月。叹千里悲歌,唾壶敲缺。却说巴山,此时怀抱那时节。
寒香深处话别。病来浑瘦损,懒赋情切。太白闲云,新丰旧雨,多少英游消歇。回潮似咽。送一点秋心,故人天末。江影沉沉,露凉鸥梦阔。
过菊江亭
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梅从山上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