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何氏五首·其五

〔唐代〕杜甫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路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作品简介

《重过何氏五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五首诗写于诗人困居长安(今西安)时期的春日,描述诗人再次拜访何将军的情景。第五首诗总结,写自己临别低徊的情意。这组诗犹如情景俱佳的散体游记,见出杜甫联章组诗的章法精妙以及“以文为诗”的创新尝试。

创作背景

《重过何氏五首》是杜甫困居长安时期到何将军山林游玩而写就的组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春。何将军山林位于长安南边的明德门外樊川北原上。据现存杜甫诗文看,他前往游览先后有两次。初游在天宝十二载(753年)夏,与郑虔同往,写下了《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重游在翌年春天,是何将军在答谢他问候的回信中特意邀请他去的,又写下了《重过何氏五首》。

翻译注释

翻译

来到这里就该长期住下,最好是能够住上半年。

岁月蹉跎我的容颜已老,临别之际惆怅地望着美好的林泉。

何时才能得个小官领取微薄的俸禄,有了钱买几亩薄地归隐山川。

这种行动恐怕不能实施,举杯之际不禁心绪茫然。

注释

(1)色:一作“鬓”。

(2)路:一作“日”。

(3)斯游:一作“终身”。

全文拼音版

chóngguòshìshǒu··
dàoyīngcháng宿xiāngliúpànnián
cuōtuóróngchàngwànghǎolínquán
zhānwēiguīshānmǎitián
yóukǒngsuìjiǔmángrán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重别薛华

〔唐代〕王勃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重过圣女祠

〔唐代〕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重赠

〔唐代〕元稹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重读毛主席论持久战

〔近代〕叶剑英

百万倭奴压海陬,神州沉陆使人愁。

内行内战资强虏,敌后敌前费运筹。

唱罢凯歌来灞上,集中全力破石头。

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

重饯李九时毅赋得南楼月

〔元代〕揭傒斯

娟娟临古戍,晃晃辞烟树。

寒通云梦深,白映苍祠暮。

胡床看逾近,楚酒愁难驻。

雁背欲成霜,林梢初泫露。

故人明夜泊,相望定何处?

且照东湖归,行送归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