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奉先寺》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奉先寺夜宿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寺院夜景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空灵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佛门清净之地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游龙门奉先寺》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时年25岁。当时杜甫正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途经龙门奉先寺,夜宿于此。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的一座著名寺院,环境清幽,景色宜人。杜甫在此感受到佛门的宁静与庄严,触发了对人生的思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已经有幸在寺僧的引导下游览了奉先寺,晚间又住在了这寺中。
阴暗的山谷里响起了阵阵风声, 月光下的树林闪烁着斑斑清影。
高耸的龙门山好像靠近天上星辰,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寒气透衣。
将醒之时听到佛寺晨钟敲响,一声声扣击心弦,令人生发深刻的警悟。
注释
(1)龙门:即伊阙,俗称龙门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自六朝以来,这里就是佛教胜地,寺院众多,佛事兴盛。
(2)奉先寺:龙门石窟中的一座石窟。寺中有卢舍那大佛像及石刻群,雄伟壮观,为龙门石窟之首。
(3)招提:梵语,译义为四方,后省作拓提,误为招提。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此乃以招提名寺僧。
(4)阴壑:幽暗的山谷。
(5)虚籁:天籁,指风声。一作:“灵籁”。
(6)清影:清朗的光影,指月光。
(7)天阙:天门,即伊阙。这里指龙门的高险山势。
(8)象纬:星象经纬,即日月五星。这里当指夜空中的星辰。
(9)云卧:龙门山高入云,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
(10)省:醒悟,慨叹。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游嘉州龙岩
系舟长堤下,日夕事南征。
往意纷何速,空严幽自明。
使君怜远客,高会有馀情。
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
山川随望阔,气候带霜清。
佳境日已去,何时休远行。
游西池
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
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
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
回阡被陵阙,高台眺飞霞。
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褰裳顺兰沚,徙倚引芳柯。
美人愆岁月,迟暮独如何?
无为牵所思,南荣诫其多。
游太平公主山庄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压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游岳麓寺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游赤石进帆海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游庐山宿栖贤寺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游太平山
石险天貌分,林交日容缺。
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
游洞庭东山诗序
洞庭两山,为吴中胜绝处。有具区映带,而无城闉之接,足以遥瞩高寄。而灵栖桀构,又多古仙逸民奇迹,信人区别境也。
余友徐子昌国近登西山,示余《纪游》八诗,余读而和之。于是西山之胜,无俟手披足蹑,固已隐然目捷间;而东麓方切倾企。属以事过湖,遂获升而游焉。留仅五日,历有名之迹四。虽不能周览群胜,而一山之胜,固在是矣。一时触目摅怀,往往托之吟讽。归而理咏,得诗七首。辄亦夸示徐子,俾子继响。
昔皮袭美游洞庭,作古诗二十篇,而陆鲁望和之。其风流文雅至于今,千载犹使人读而兴艳。然考之鹿门所题,多西山之迹;而东山之胜,固未闻天随有倡也。得微陆公犹有负乎?予于陆公不能为役,而庶几东山之行,无负于徐子。弘冶癸亥冬十月。
游山上一道观三佛寺
琳宫金刹接林峦,一径潜通竹树寒。
是处尘埃皆可息,时清终未忍辞官。
游泰山六首·其三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