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吟

〔南北朝〕谢灵运

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岝崿既崄巇,触石辄芊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泰山兼具五岳的秀美,高耸巍峨直刺云天。

岝崿既崄巇,触石辄芊绵。

山势既陡峭险峻,山石间又总是草木繁盛、绵延不绝。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帝王登泰山祭天,在高大祭坛下埋藏祭品;到山下祭地,仪式庄严郑重而隐秘。

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

石闾山多么幽深朦胧,明堂中秘藏着封禅的灵文典籍。

注释

(1)岱宗:即泰山。泰山旧谓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

(2)崔崒:高峻的样子。

(3)岝崿:指山势险峻、岩石嶙峋的样子。

(4)崄巇:形容山路危险。

(5)芊绵:草木茂盛、绵延不绝的景象。

(6)瘗:掩埋;埋葬。

泰山吟拼音版

tàishānyín
dàizōngxiùwéiyuècuīyúntiān
zuò崿èxiǎnchùshízhéqiānmián
dēngfēngchóngtánjiàngcháncángrán
shíànǎimíngtánglíngpiān

作品简介

《泰山吟》是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一首山水诗。此诗以雄浑笔力刻画泰山之险峻与神秘,展现早期山水诗的崇高美学。开篇“岱宗秀维岳”以“秀”字反衬泰山作为五岳之尊的巍峨,“崔崒刺云天”则以“刺”字强化山势的凌厉感;第三句“岝崿既崄巇”连用三处山字头汉字,以文字结构呼应山石嶙峋之态;后四句转入人文意象,“登封”“降禅”暗含秦始皇、汉武帝封禅典故,“石闾”“明堂”将自然山岳与祭祀文化相融合。全诗语言古奥奇崛,在山水描写中注入历史厚重感,开创了山水诗与咏史诗结合的创作路径。

创作背景

《泰山吟》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应为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期间(公元422-423年)游历齐鲁时所作。谢灵运出身东晋士族,素有政治抱负,诗中“登封瘗崇坛”的封禅意象,隐含着对中原正统文化的追慕;而“明堂秘灵篇”的幽深描写,则折射出乱世中士人对精神归宿的探寻。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首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谢灵运将泰山视为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图腾,此诗与其《登池上楼》等作共同构建了南北朝山水诗的哲学维度。

作者介绍

谢灵运(385—433),原名公义,东晋至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玄之孙。中国山水诗派鼻祖,与陶渊明并称“陶谢”。其诗富丽精工,善摹自然,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等句清新传神。出身东晋望族,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因政治斗争被贬,后以谋反罪被杀。诗作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传统,对唐代王维、孟浩然等影响深远。谢灵运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邶风·匏有苦叶

〔先秦〕诗经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登广武原

〔唐代〕张祜

广武原西北,华夷此浩然。

地盘山入海,河绕国连天。

远树千门邑,高樯万里船。

乡心日云暮,犹在楚城边。

短歌行

〔魏晋〕陆机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扬。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满朝欢·花隔铜壶

〔宋代〕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隋大业长白山谣

〔隋代〕无名氏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送浑将军出塞

〔唐代〕高适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一钱行赠林茂之

〔清代〕吴嘉纪

先生春秋八十五,芒鞋重踏扬州路。

故交但有丘茔存,白杨催尽留枯根。

昔游倏过五十载,江山宛然人代改。

满地干戈杜老贫,囊底徒余一钱在。

桃花李花三月天,同君扶杖上渔船。

杯深颜热城市远,却展空囊碧水前。

酒人一见皆垂泪,乃是先朝万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