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急秋气高猿声凄哀,洲渚青沙滩白鸟儿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一望无际萧萧堕下,长江不见尽头滚滚涌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感慨长期漂泊,一生多病独自登上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注释

(1)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

(2)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3)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4)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5)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6)万里:指远离故乡。

(7)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8)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9)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10)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11)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12)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13)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高拼音版

dēnggāo
fēngtiāngāoyuánxiàoāizhǔqīngshābáiniǎofēihuí
biānluòxiāoxiāoxiàjìnchángjiānggǔngǔnlái
wànbēiqiūchángzuòbǎiniánduōbìngdēngtái
jiānnánhènfánshuāngbìnliáodǎoxīntíngzhuójiǔbēi

作品简介

《登高》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七言律诗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诗中"风急天高猿啸哀"以声写境,"渚清沙白鸟飞回"以色构图,"无边落木萧萧下"叹时空浩渺,"不尽长江滚滚来"咏历史永恒。后四句将个人病困与家国离乱交融,语言如金石相撞又浑然天成,八句皆对而气脉贯通,展现了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最高成就。

创作背景

《登高》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年)重阳,杜甫56岁漂泊夔州时。诗人身患肺病、耳聋齿落,登高遥望长江三峡。"艰难苦恨繁霜鬓"的自我写照,与"潦倒新停浊酒杯"的生存困境,折射出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衰败。作品诞生于杜甫生命最后阶段,其个人悲剧与时代苦难的高度统一,成就了"句句皆史"的诗歌典范。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落日登高

〔南北朝〕王僧孺

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舍。

东北指青门,西南见白社。

轸轸河梁上,纷纷渭桥下。

争利亦争名,驱车复驱马。

宁访蓬蒿人,谁怜寂寞者。

登高丘而望远

〔唐代〕李白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登高有怀

〔明代〕袁宏道

秋菊开谁对,寒郊望更新。

乾坤东逝水,车马比来尘。

屈指悲时事,停杯忆远人。

汀花与岸草,何处不伤神。

和杜牧之齐山登高

〔唐代〕张祜

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烦弦对落晖。

红叶树深山径断,碧云江静浦帆稀。

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

流落正怜芳意在,砧声徒促授寒衣。

登高台

〔南北朝〕王僧孺

试出金华殿,聊登铜雀台。

九路平如掌,千门洞已开。

轩车映日过,箫管逐风来。

若非邯郸美,便是洛阳才。

重阳登高

〔清代〕尤侗

最是高难问,青天隔九重。

亭皋一搔首,风雨满千峰。

野色生新黍,秋声入暮钟。

十年摇落意,泽畔老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