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五首·其四》是杜甫以战乱中信息混乱为切入点,直击朝廷流亡惨状的史诗。首联“再有朝廷乱,难知消息真”以朴拙语言道出乱世特征;其后“王在洛”“使归秦”的矛盾传闻,折射出时局动荡与信息失真。诗中“夺马悲公主”暗用晋惠帝公主被抢坐骑典故,“登车泣贵嫔”化用刘聪掠晋怀帝贵嫔故事,再现皇室逃难时的屈辱;尾联“岂无嵇绍血”以晋代忠臣嵇绍护帝溅血的事迹,质问当朝大臣气节。全诗在虚实交织的叙事中,完成对忠贞精神的深沉召唤。
伤春五首·其四
再有朝廷乱,难知消息真。
近传王在洛,复道使归秦。
夺马悲公主,登车泣贵嫔。
萧关迷北上,沧海欲东巡。
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
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伤春五首》这组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时杜甫在阆中。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侵入长安,唐代宗走避陕州,次年春蜀地方知,杜甫为此写了这组诗。题下原注:“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翻译注释
翻译
朝廷又一次遭到祸乱,消息不知究竟是假是真。
近来传闻皇上到了洛阳,又有人说使臣已回到西京。
魏公主马匹被逆臣强夺令人悲悯,晋成帝被迫登车,嫔妃痛哭伤心。
汉武帝一心北上,出了萧关,秦始皇往东走,要到沧海上巡行。
我怎能预料局势的安危,朝廷里还有许多经验丰富的大臣。
难道就没人能像嵇绍勇于流血牺牲,让鲜血洒向皇上车队扬起的灰尘。
注释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伤温德彝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
伤歌行
昭昭素明月,晖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飏。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伤友
可怜桂树枝,怀芳君不知。
摧折寒山里,遂死无人窥。
伤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伤心行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愚溪三首·其一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唯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伤愚溪三首·其二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伤辽东战亡
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
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
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
防身岂乏智,殉命有余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