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是南宋文学家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诗人一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所写。诗人身处燕京牢狱,面对死亡,既无所畏惧,也不抱幻想,显示了非凡的慷慨从容。此诗反映出他在国家危亡时期的艰难斗争生活,表达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全诗从大开大阖处入手,于回肠荡气中结束,叙事抒情形象概括,简洁凝练,其中回荡的天地落落,岁月堂堂,生命将尽,身世俱忘的磊落感情和高尚的精神状态,仍然感染和鼓舞着后世的读者。
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宋少帝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抗元失败,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北)被俘。他拒绝元将诱降,于次年被囚于燕京(今北京)。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除夕,文天祥度过了又一个铁窗岁月。虽然他早已抱定了以死殉国的决心,但是在除夕这一特别的时刻,还是唤醒了他深潜于生命中的悲戚,因而写下《除夜》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
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
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
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注释
(1)乾坤:指天地,即空间。
(2)空落落:空洞无物。
(3)岁月:时间。
(4)堂堂:跨步行走的样子。
(5)末路:指己被俘囚,不望生还,走上了生命的最后一段路。
(6)惊风雨:指有感于当年战斗生活的疾风暴雨。
(7)穷边:极远的边地。此就南宋的辖区而言,称燕京 为穷边。
(8)雪霜:指囚居生活的艰难困苦。
(9)屠苏梦:旧历新年,有合家喝“屠苏酒”的习惯。
(10)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文天祥的诗
相关推荐
除夜对酒赠少章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
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
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
江上今重去,城东更一行。
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除夜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雪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
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
故人辞礼闱,旌节镇江圻。
而我窜逐者,龙钟初得归。
别来已三岁,望望长迢递。
咫尺不相闻,平生那可计。
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
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
我昔实愚惷,不能降色辞。
子犯亦有言,臣犹自知之。
公其务贳过,我亦请改事。
桑榆傥可收,愿寄相思字。
除夜寄弟妹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除夜寄微之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