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赐衣

〔唐代〕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作品简介

《端午日赐衣》是杜甫任职左拾遗期间创作的应制诗,以"赐衣"细节展现君臣关系。首联点明端午赐衣的礼制传统;颔联"细葛含风""香罗叠雪"的工笔描写,凸显宫廷织物的精良;颈联"天题处湿"(墨迹未干)与"暑著来清"的实用功能相映成趣;尾联"意内称长短"的合体贴身,将物质赏赐升华为精神感恩。全诗在谨严的格律中,通过"轻""软""清"等字眼的复沓使用,营造出夏日赐衣特有的清凉质感。

创作背景

《端午日赐衣》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端午,时杜甫任门下省左拾遗。唐代有端午赐衣制度(《唐会要》卷二十四载),"细葛"为五品以上官服用料。诗中"圣情"之颂,实含谏官对肃宗"节用爱民"的委婉期待,反映杜甫早期应制诗中"颂而不谀"的独特立场。

翻译注释

翻译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注释

(1)宫衣:指官服。

(2)被恩荣:指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

(3)细葛:指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

(4)香罗:罗是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

(5)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

(6)湿:不是说湿润的湿,而是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服。

(7)当暑:指在天气热的时候。

(8)著:指穿着。

(9)清:凉爽。

(10)意内:指心里。

(11)称长短:指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

(12)荷圣情:指充满圣上的恩情。

全文拼音版

duān
gōngyǒumíngduānēnróng
hánfēngruǎnxiāngluódiéxuěqīng
tiānchù湿shīdāngshǔzhuóláiqīng
nèichēngchángduǎnzhōngshēnshèngqíng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代〕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午独酌

〔宋代〕杨万里

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

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

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么生香。

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端午

〔唐代〕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

〔唐代〕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