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月对驿近寺》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晚年漂泊荆楚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月夜泊舟时所见的静谧景色,以明净的自然景象反衬诗人孤寂的羁旅情怀。全诗语言清丽,意境空灵,在杜甫沉郁顿挫的主体风格之外,展现了其诗歌清新雅致的另一面。
舟月对驿近寺
更深不假烛,月朗自明船。
金刹清枫外,朱楼白水边。
城乌啼眇眇,野鹭宿娟娟。
皓首江湖客,钩帘独未眠。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舟月对驿近寺》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秋,杜甫离夔州出峡后漂泊于江陵至岳阳途中。诗人夜泊江边,面对月光下的寺院楼阁,触景生情。诗中"金刹"、"朱楼"的明丽色彩与"皓首客"的孤寂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既写旅途即景,又暗含人生迟暮、前途渺茫的深沉感慨,是杜甫生命最后阶段的作品之一。
翻译注释
翻译
夜深了,由于明月当头,船上用不着点起灯烛。船的停靠处临近驿站和寺庙。
青青的枫树林后,寺庙镶金的佛塔耸立着。驿站朱红的楼阁紧靠着白色的江水边。
城楼上乌鸦的啼叫隐隐传来,江边夜宿的鹭鸟显出柔美的姿态。
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满头白发飘零在外的我又怎能睡得着呢?
注释
(1)更深:夜深。
(2)不假烛:不借烛光来照明。
(3)明船:是说月光照亮了船舱。
(4)金刹:指佛寺宝塔。
(5)清枫:苍翠的枫树。南方江边多种此树。一作“青枫”。
(6)朱楼:谓富丽华美的楼阁。此指驿站。
(7)白水:泛指清水。
(8)眇眇:形容啼声细小,隐约。
(9)娟娟:姿态柔美的样子。
(10)皓首:白头,白发。谓年老。
(11)钩帘:钩起帘子。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舟过谢潭三首·其三
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
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师
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
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
夕阳景里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
舟中晓望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舟中立秋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愁。
洊饥今有岁,倚棹望西畴。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万里腾飞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舟中二首·其二
野火烧原雉昏雊,黄尘涨天牛乱斗。
江间无日不风波,老去何时脱奔走。
诗书海腹不及口,遮日宁赖钓竿手。
愧尔茅檐炙背人,仰目青天搔白首。
舟行
白鹭群翻隔浦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
舟夜即事
火炬临遥岸,余光照客船。
水明鱼中饵,沙暖鹭忘眠。
感概无穷事,迟回欲晓天。
山泉如有意,枕上送潺湲。
舟中
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
结缆排鱼网,连樯并米船。
今朝云细薄,昨夜月清圆。
飘泊南庭老,只应学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