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行

〔两汉〕汉乐府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作品简介

《东门行》是汉代的乐府古辞。此诗描写的是一个城市下层平民在无衣无食的绝境中为极端穷困所迫不得不拔剑而起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是汉代乐府民歌中思想最激烈,斗争性最强的一篇作品。全诗在句法上变化自如,随内容而定,尤其是夫妇的对话,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妻子的委曲哀怨,丈夫的急迫愤怒,活脱脱地画出了两人对话时的声音和形象。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当权,战祸频仍,民不聊生,社会不公尤为严重,据《潜夫论》等书记载,当时首都的贵人们衣服、车马、装饰、庐舍全都讲究豪华,死了以后棺材一定要用江南的楠木做,精雕细刻,一套棺椁重达万斤,里面还放上许多珍宝(这一点现在已为许多考古发现所印证);而农民却丰年不得饱食,饥荒年头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许多人沦为奴隶,时有暴动发生。《东门行》里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的。

翻译注释

翻译

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回到家进门惆怅悲愁。米罐里没有多少粮食,回过头看衣架上没有衣服。

拔剑出东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别人家只希望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现在这样做不对!”

丈夫说:“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我已见白发脱落了,这种苦日子谁知还能够活几天?”

注释

(1)东门行:乐府古辞,载于《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中。东门,主人公所居之处的东城门。

(2)不顾归:决然前往,不考虑归来不归来的问题。一作“不愿归”。顾,思,念。

(3)来入门:去而复返,回转家门。

(4)怅:惆怅失意。

(5)盎:大腹小口的陶器。

(6)还视:回头看。

(7)架:衣架。

(8)拔剑东门去:主人公看到家中无衣无食,拔剑再去东门。

(9)儿母:孩子的母亲,主人公的妻子。

(10)他家:别人家。

(11)餔:吃。

(12)糜:粥。

(13)用:因,为了。

(14)仓浪天:即苍天、青天。仓浪,青色。

(15)黄口儿:指幼儿。

(16)今非:现在的这种冒险行为不对头。

(17)咄:拒绝妻子的劝告而发出的呵叱声。

(18)行:走啦。

(19)吾去为迟:我已经去晚啦。

(20)白发时下难久居:我头上常脱落白发,这苦日子难以久挨下去。下:脱落。

全文拼音版

dōngménxíng
chūdōngménguīláiménchàngbēiàngzhōngdǒuchǔhuánshìjiàshàngxuán
jiàndōngménshèzhōngérqiānjiādànyuànguìjiànqièjūngòngshàngyòngcānglàngtiānxiàdāngyònghuángkǒuérjīnfēi
duōxíngwéichíbáishíxiànánjiǔ

相关推荐

东坡

〔宋代〕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东城高且长

〔两汉〕佚名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东山吟

〔唐代〕李白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东流道中

〔宋代〕王质

山高树多日出迟,食时雾露且雰霏。

马蹄已踏两邮舍,人家渐开双竹扉。

冬青匝路野蜂乱,荞麦满园山雀飞。

明朝大江送吾去,万里天风吹客衣。

东阳道上

〔元代〕黄镇成

山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

崖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

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

前村乌桕熟,疑似早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