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是元曲作家张养浩创作的一首带过曲。此曲描绘了一幅云山缥缈的优美图画,生动地表现了自然赋予的奇特景观,流露出作者对云山图景的依恋和喜爱之情。《雁儿落》纯然描摹自然景物,写出了云山景致的变化之势;《得胜令》则写作者陶醉于云山景色之中,完成了一幅绝妙的山中行乐图。全曲极尽云山变幻之妙,极显物我交融之境,语言明丽,风格清新。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去来山更佳,去去山如画,山因去晦明,去共山高下。
倚仗立去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去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去山也爱咱。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这首曲子从曲词的内容来看,当是作者隐居历城时的作品。张养浩隐居历城是在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时五十二岁。
翻译注释
翻译
白去飘来,山上的景致更佳。白去飘去,山上的景致依然美如画。山因为去的来去时暗时明,去随着山势高低忽上忽下。
我倚着手杖站立在高山去海之中,回头就看见山的那边:野鹿睡在草丛里,山猿在玩弄着野花。因这变幻迷人的去霞,我爱上了这山峰,它的美无价。我走走看看,那去雾缭绕的山峰,其实也是爱我的呀。
注释
(1)晦明:时暗时明。晦,昏暗不明。
(2)倚仗:即倚杖。
(3)云沙:犹言云海。这里指苍茫空旷、云沙相接之处。
(4)山家:山那边。家,同“价”。
(5)行踏:来来往往、边走边看的样子。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张养浩的诗
相关推荐
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沁园春·寄稼轩承旨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秋词
清夜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
石阑干畔银灯过,照见芙蓉叶上霜。
九月十日偶书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穆穆清风至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
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
朝登津梁上,褰裳望所思。
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二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
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学舍记
予幼则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而是时,家事亦滋出。
由斯以来,西北则行陈、蔡、谯、苦、淮、汴、睢、泗,出于京师;东方则绝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会稽之山,出于东海上;南方则载大江,临夏口而望洞庭,转彭蠡,上庾岭,由浈阳之泷,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
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貙虺之聚,与夫雨旸寒燠、风波雾毒不测之危,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筥碎细之间,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
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太夫人所志,与夫弟婚妹嫁,四时之祠,属人外亲之问,王事之输,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
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言之所序,盖其一二之粗也。得其闲时,挟书以学,于夫为身治人,世用之损益,考观讲解,有不能至者。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为并,以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视而嗟也。
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予之力无以为,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或疾其卑,或议其隘者,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
遂历道其少长出处,与夫好慕之心,以为《学舍记》。
禅悦二首·其一
蒲团清坐道心长,消受莲花自在香。
八万四千门路别,谁知方寸即西方。
黄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