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须如猬毛磔,面如紫石棱。
胡须像刺猬的刺一样张开,面孔像紫石一般瘦劲。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大丈夫驰骋疆场,转战万里不在话下;犹如飞龙升天,猛虎下山,风云际会,马上可以立功彪炳。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蹋黄河冰。
追逐逃跑的敌人,月夜在青海头露宿;攻打敌人的城池,半夜里踏着黄河的坚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穿着铁衣,在沙石中行军,声如飒飒风雨;战斗在陇上,战鼓敲响,如雷声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半夜三更,穷途末路的敌寇被迫送上了降表;到天亮时,缴获的衣甲,堆积得如同山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中国人初次见到敌人进贡的汗血宝马,东方的夷狄,再次献上了洁白的老鹰。
群阴伏,太阳升;胡无人,宋中兴。
所有的敌人都已震慑拜服,中华的声威如太阳般东升。
丈夫报主有如此,笑人白首篷窗灯。
胡虏再没人敢于顽抗,大宋的国势终于复兴。大丈夫报效祖国就应该如此,可笑穷书生老死蓬窗,一事无成。
注释
(1)磔:直立张开的样子。
(2)棱:瘦劲之貌。
(3)风云之会:《易·系辞》:“云从龙,风从虎。”后世因以龙虎与风云相际会,比喻人遇良机贤主。
(4)追奔:追逐奔逃的敌人。
(5)露宿:在室外或野外住宿。
(6)蹋:同“踏”。
(7)铁衣:古代战士用铁片制成的战衣。
(8)碛:沙石堆积之地。
(9)雨飒飒:形容铁甲摩擦及行走沙石中的声响。
(10)陇:陇山,在甘肃、陕西交界处。
(11)凭凭:雷声。形容鼓声响亮。
(12)穷虏:穷途末路的敌寇。
(13)降款:投降的文书。
(14)丘陵:比喻高大或多。
(15)中华:指中原。
(16)汗血马:大宛名马,汗出如血红,日行千里。汉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西域,斩大宛王,得汗血马归。
(17)东夷:借指女真。
(18)霜毛鹰:羽毛雪白的鹰。唐新罗、扶余国曾贡白鹰。
(19)群阴:各方敌人。
(20)报主:报答皇上、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