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远》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大历年间五律的深沉之作,以迟暮春光写战乱乡愁。诗中"肃肃花絮晚"起笔萧索,"菲菲红素轻"状残春色彩,"日长唯鸟雀"显孤寂,"春远独柴荆"点题眼,"数有关中乱"忆长安动荡,"何曾剑外清"叹蜀地未安,"故乡归不得"抒飘零之痛,"地入亚夫营"结以军事阴影。全诗语言凝练,将个人命运与"关中剑外"的乱局交织,展现杜甫晚期律诗的史诗品格。
春远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春远》此诗实作于大历元年(766年)暮春,杜甫55岁初至夔州时。值崔旰之乱导致蜀地动荡,柏贞节率军镇守夔州。诗中"春远"既写季节迟暮,更喻指长安收复(广德元年)后的持续乱局。较之同期《八哀诗》的直白,此诗以"花絮晚""独柴荆"的意象深婉批判时政,体现了杜甫晚期律诗"寓史于景"的成熟笔法。
翻译注释
翻译
暮春时节,桃花柳絮纷纷飘落,轻盈地散落在地面。
白天越来越长了,已经见不到什么人,只有鸟雀还在飞舞。春天将要远去,只剩下简陋的柴草房,孤零零地立在荒野上。
关中多次被战乱侵扰,剑门关外的敌军也没有被清剿。
故乡还在,我却无法回去,因为那里已经变成了军营。
注释
(1)肃肃:花落声。
(2)花絮:指桃花和柳絮。
(3)菲菲:花落的样子。
(4)红素:红花白絮。
(5)日长:漫长的白昼。
(6)独柴荆:谓自己独立于门庭。
(7)数:多次。
(8)关中:即今陕西一带。
(9)剑外:剑门关外,指蜀地。
(10)清:清平。
(11)归不得:回不去了。
(12)地入:地方已经划入。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春暮游小园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春日上方即事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
鸠形将刻仗,龟壳用支床。
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
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春怀
江南春尽尚春寒,添尽征衣独掩关。
日暮酒醒闻谢豹,所思多在水云间。
春怀示邻里
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春望词四首·其二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春日寄怀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春残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催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春行
冬尽西归满山雪,春初复来花满山。
白鸥乱浴清溪上,黄鸟双飞绿树间。
物色变迁随转眼,人生岂得长朱颜。
好将吾道从吾党,归把鱼杆东海湾。
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边须逺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