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绿树繁茂,枝丫遮盖四邻,阶下布满厚厚青苔院中却无一丝杂尘。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不戴帽子,两腿张开无拘无束的坐在松树下,冷眼看待世俗之人。
注释
(1)重阴:指浓阴。
(2)青苔:指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
(3)科头:不戴帽子,把头发挽起髻。
(4)箕踞:伸展两脚而坐,形如簸箕。古时坐姿如今跪形,伸足而坐,表示不拘礼法。
(5)白眼:形容蔑视拘束于礼法的俗士。《晋书·阮籍传》载,阮籍能作青白眼,见礼法之士,便以白眼对之。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绿树繁茂,枝丫遮盖四邻,阶下布满厚厚青苔院中却无一丝杂尘。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不戴帽子,两腿张开无拘无束的坐在松树下,冷眼看待世俗之人。
(1)重阴:指浓阴。
(2)青苔:指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
(3)科头:不戴帽子,把头发挽起髻。
(4)箕踞:伸展两脚而坐,形如簸箕。古时坐姿如今跪形,伸足而坐,表示不拘礼法。
(5)白眼:形容蔑视拘束于礼法的俗士。《晋书·阮籍传》载,阮籍能作青白眼,见礼法之士,便以白眼对之。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赞颂了崔兴宗不合流俗的清异品格,前两句以隐居所在景物的超俗来映衬人物的性格;后两句直写崔兴宗的形态,形神兼具,描述了崔兴宗孤高傲世的神情。全诗语言直白少含蓄,描写栩栩传神,善用意象。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此诗或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十一月张九龄罢知政事前。此时的崔兴宗时隐居未仕,王维与卢象到崔兴宗家作客,同去者有王缙、裴迪等。而王维见崔兴宗住处绿荫浓郁、纤尘不染,很有感慨,遂作此诗。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
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
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
永随众仙去,三山游玉京。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推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
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
尚书清节衣冠后,处士风流水石间。
一笑相逢那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
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
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篠。
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
生同胥靡遗,寿比彭铿夭。
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
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
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
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