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一》此诗是范仲淹酬答友人李光化的抒怀之作。首联以“出麾频”自陈屡任外职的经历,申明“不任纖机(权术)祇任真”的立身原则;颔联以“护玉关”(戍边)与“陪金铉(相位)”对举,展现无论出将入相皆竭诚奉公之志;颈联以“圭无玷”喻初心高洁,以“竹有筠”期晚节坚贞;尾联化用《庄子》逍遥之意,表明顺道而行、不似尺蠖屈伸求进的自然态度。全诗对仗工稳,典重深沉,融合儒者担当与道家超脱,是范公人格诗风的典范。
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一
交亲莫笑出麾频,不任纖机祇任真。
远护玉关犹竭力,入陪金铉敢周身。
素心直拟圭无玷,晚节当如竹有筠。
道本逍遥惟所适,吾生何用蠖求伸。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一》此诗作于庆历六年(1046年)前后,范仲淹时年五十八岁。此前因“庆历新政”失败,他自请出知邠州、邓州等地,李光化(李宗易)寄诗慰藉,范仲遂作此酬答。诗中“玉关”暗指西北戍边经历(曾任陕西经略副使),“金铉”喻中枢任职(曾任参知政事)。尾联“蠖求伸”反用《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伸也”,直言不屑屈身求进,透露出新政失败后的豁达与坚守。
翻译注释
翻译
亲友莫笑我频繁出任外官,我不善权谋只愿秉持本真。
远守玉门关仍竭力尽忠,入朝辅佐重臣岂敢只为自身?
素心纯净如圭玉无瑕疵,晚节当似青竹坚韧有骨。
处世之道本应逍遥随性,人生何必如尺蠖屈求伸?
注释
(1)金铉:比喻三公之类重臣。
(2)素心:本心;素愿。
(3)蠖:喻人不得志,屈身退隐。意为暂时的屈身是为求得日后的伸展。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酬王晋安
梢梢枝早劲,涂涂露晚晞。
南中荣桔柚,宁知鸿雁飞。
拂雾朝青阁,日旰坐彤闱。
怅望一涂阻,参差百虑依。
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
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
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酬郭简州寄柑子
霜规不让黄金色,圆质仍含御史香。
何处同声情最异,临川太守谢家郎。
酬卢嵩秋夜见寄五韵
乔木生夜凉,月华满前墀。
去君咫尺地,劳君千里思。
素秉栖遁志,况贻招隐诗。
坐见林木荣,愿赴沧洲期。
何能待岁晏,携手当此时。
酬刘柴桑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
祸连积怨生,事及赏川往。
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
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鞭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
颇似今之人,蟊贼陷忠谠。
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
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梦想。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桃竹书筒绮绣文,良工巧妙称绝群。
灵心圆映三江月,彩质叠成五色云。
中藏宝诀峨眉去,千里提携长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