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寺。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道士骑着白鹿、手持丹经的神秘形象,以及诗人自己向道士求丹经、向嵇康请教等情节,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远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仙境和神秘事物的向往与敬畏。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
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
稽首求丹经,乃出怀中方。
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
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昌龄对道教思想的探索和追求有关。在唐代,道教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王昌龄也不例外。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向道士询问《周易参同契》的内容,表达了自己对道教炼丹术和长生不老之道的向往和追求。
翻译注释
翻译
仙人骑着白鹿经过,他头发很短,双耳却很长。
那时我正在山中采菖蒲,忽然看见了嵩山之南。
我立刻跪求仙人赐我炼丹之书,仙人于是从怀中拿出仙方。
我读过了却不能完全理解,只有归来询问嵇康。
仙人感叹我没有仙风道骨,指引我去太行山修行。
注释
(1)参同契:道书名。
(2)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水滨。道家传说服之可延年。
(3)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市。
(4)丹经:炼丹之书。《神仙传》:“于是八公乃诣王,授《丹经》及三十六水方。”
(5)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神仙传》载,王烈入河东抱犊山中,见一石室,室中有一白石架,架上有两卷素书。王烈取读,不能尽识其文字。于是暗书得数十字形体,归来以示嵇康。嵇康尽识其字。
(6)发:启发,指引。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满江红·汉水东流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早梅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挽舟者歌
我儿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
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答武陵田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古城春望
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
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
孤城还麦秀,白首且花飞。
临路长杨袅,前朝今是非。
边城落日
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
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留别龚处士
龚子栖闲地,都无人世喧。
柳深陶令宅,竹暗辟疆园。
我去黄牛峡,遥愁白帝猿。
赠君卷葹草,心断竟何言。
春蚕
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
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虫不畏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其一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
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
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姑孰十咏·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