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玄武禅师屋壁》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题咏玄武禅师屋壁山水画的作品。诗中不仅生动再现了壁画中的山水意境,更通过佛典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凝练,意境超逸,将绘画艺术、佛教典故与诗歌审美完美融合,展现了杜甫诗歌艺术的多元面貌。
题玄武禅师屋壁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题玄武禅师屋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杜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时。玄武禅师为当地高僧,其屋壁有顾恺之(小字虎头)风格的山水画。诗中"锡飞"(慧永与道士竞法)、"杯渡"(高僧乘木杯渡水)用佛教典故;"庐山"、"惠远"(东晋高僧)则寄托诗人的隐逸之思。这是杜甫参禅时期的作品,反映其思想中的佛教影响。
翻译注释
翻译
玄武禅师屋的壁画不知是顾恺之什么时候绘制的,壁画里全是玄武山中的妙境。
只见红日当空,峰峦和树木笼罩着一层霭霭岚气,蓝天下滚滚江水向大海奔流而去。
宝志寺与白鹤观隔江而立。大概高僧就是用木杯渡江来去的吧,那仙风道骨的轻盈飘忽似乎连水上嬉戏的鸥鸟也不会被惊起。
走在上山的路上浑似行走在庐山之中,连我这俗尘凡者也不禁好似有了心随惠远高僧超然物外的感受了。
注释
(1)顾虎头:晋代画家顾恺之。
(2)壁:一作“座”。
(3)沧洲:滨水的地方。古称隐士所居之地。一作“瀛洲”。
(4)江海:一作“江水”。
(5)锡飞常近鹤:这是一个典故。梁时,僧侣宝志与白鹤道人都想隐居山中,二人皆有灵通,因此梁武帝令他们各用物记下他们要的地方。道人放出鹤,志公则挥锡杖并飞入云中。当鹤飞至山时,锡杖已先立于山上。梁武帝以其各自停立之地让他们筑屋居住。
(6)杯渡不惊鸥:这是画面上画的另一个典故。昔有高僧乘木杯渡海而来,于是称他为杯渡禅师。
(7)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又名匡山、匡庐。
(8)惠远:东晋时高僧,住庐山。惠:应作“慧”。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齐安城楼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阑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题花山寺壁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题元丹丘山居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题饶州酒务厅屏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傍人应不解,仗藜携酒看芝山。
题画竹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题李次云窗竹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题舜庙
古都遗庙出河濆,万代千秋仰圣君。
蒲坂城边长逝水,苍梧野外不归云。
寥寥象设魂应在,寂寂虞篇德已闻。
向晚风吹庭下柏,犹疑琴曲韵南薰。
题扇
哦吟但写胸中妙,饮酒能忘身后名。
但愿长闲有诗酒,一溪风月共清明。
题笼鹤
经旬不饮酒,踰月未闻歌。
岂是风情少,其如尘事多。
虎丘惭客问,娃馆妒人过。
莫笑笼中鹤,相看去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