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玄武禅师屋壁

〔唐代〕杜甫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作品简介

《题玄武禅师屋壁》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题咏玄武禅师屋壁山水画的作品。诗中不仅生动再现了壁画中的山水意境,更通过佛典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凝练,意境超逸,将绘画艺术、佛教典故与诗歌审美完美融合,展现了杜甫诗歌艺术的多元面貌。

创作背景

《题玄武禅师屋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杜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时。玄武禅师为当地高僧,其屋壁有顾恺之(小字虎头)风格的山水画。诗中"锡飞"(慧永与道士竞法)、"杯渡"(高僧乘木杯渡水)用佛教典故;"庐山"、"惠远"(东晋高僧)则寄托诗人的隐逸之思。这是杜甫参禅时期的作品,反映其思想中的佛教影响。

翻译注释

翻译

玄武禅师屋的壁画不知是顾恺之什么时候绘制的,壁画里全是玄武山中的妙境。

只见红日当空,峰峦和树木笼罩着一层霭霭岚气,蓝天下滚滚江水向大海奔流而去。

宝志寺与白鹤观隔江而立。大概高僧就是用木杯渡江来去的吧,那仙风道骨的轻盈飘忽似乎连水上嬉戏的鸥鸟也不会被惊起。

走在上山的路上浑似行走在庐山之中,连我这俗尘凡者也不禁好似有了心随惠远高僧超然物外的感受了。

注释

(1)顾虎头:晋代画家顾恺之。

(2)壁:一作“座”。

(3)沧洲:滨水的地方。古称隐士所居之地。一作“瀛洲”。

(4)江海:一作“江水”。

(5)锡飞常近鹤:这是一个典故。梁时,僧侣宝志与白鹤道人都想隐居山中,二人皆有灵通,因此梁武帝令他们各用物记下他们要的地方。道人放出鹤,志公则挥锡杖并飞入云中。当鹤飞至山时,锡杖已先立于山上。梁武帝以其各自停立之地让他们筑屋居住。

(6)杯渡不惊鸥:这是画面上画的另一个典故。昔有高僧乘木杯渡海而来,于是称他为杯渡禅师。

(7)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又名匡山、匡庐。

(8)惠远:东晋时高僧,住庐山。惠:应作“慧”。

全文拼音版

xuánchánshī
niántóumǎnhuàcāngzhōu
chìshílínqīngtiānjiānghǎiliú
fēichángjìnbēijīngōu
shānzhēnsuíhuìyuǎnyóu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题元丹丘山居

〔唐代〕李白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题舜庙

〔唐代〕张濯

古都遗庙出河濆,万代千秋仰圣君。

蒲坂城边长逝水,苍梧野外不归云。

寥寥象设魂应在,寂寂虞篇德已闻。

向晚风吹庭下柏,犹疑琴曲韵南薰。

题扇

〔唐代〕许坚

哦吟但写胸中妙,饮酒能忘身后名。

但愿长闲有诗酒,一溪风月共清明。

题笼鹤

〔唐代〕白居易

经旬不饮酒,踰月未闻歌。

岂是风情少,其如尘事多。

虎丘惭客问,娃馆妒人过。

莫笑笼中鹤,相看去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