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唐代〕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作品简介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诗人重返草堂前的政治告白,以隐晦笔法剖白心迹。诗中"常苦沙崩损药栏"写草堂荒废,"也从江槛落风湍"喻仕途险恶,"新松恨不高千尺"表培育人才之志,"恶竹应须斩万竿"抒除恶决心。全诗借草堂景物隐喻时政,对仗工稳而锋芒内敛,展现了杜甫"每饭不忘君"的儒家政治人格。

创作背景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53岁自梓州返成都前夕。严武(严郑公)再任剑南节度使,招诗人回幕府。诗中"新松恶竹"之喻,既指整理草堂庭园,更暗含对蜀地军阀混战的批判。作品诞生于"安史之乱"平定初期,其政治隐喻折射出杜甫"致君尧舜"理想未泯,是研究其幕僚生涯的重要文本。

翻译注释

翻译

离开草堂后就常常担心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

新栽的松树恨不能快速地长成千尺高树,到处乱生侵蔓的恶竹应该斩掉它一万杆。

自己的生活全靠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

这三年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亲身经历才知世路艰辛,人生路难行啊!

注释

(1)严郑公:即严武。公元七六三年,严武封郑国公,故称严郑公。

(2)新松:指前此手种的四棵小松。

(3)黄阁老:指严武。唐时两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相呼为“阁老”。严武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戍都尹,故称“黄阁老”。

(4)紫金丹:烧炼的丹药。

(5)空皮骨:只剩下皮包骨头。

全文拼音版

jiāngchéngdōucǎotángzhōngyǒuzuòxiānyánzhènggōngshǒu··
chángshābēngsǔnyàoláncóngjiāngkǎnluòfēngtuān
xīnsōnghèngāoqiānchǐèzhúyīngzhǎnwàn竿gān
shēngzhǐpínghuánglǎoshuāiyánjīndān
sānniánbēnzǒukōngxìnyǒurénjiānxíngnán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唐代〕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唐代〕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唐代〕鲍溶

择木无利刃,羡鱼无巧纶。

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贫。

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

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

蚕桑能几许,衣服常着新。

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

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将之京师杂别·其一

〔清代〕黄景仁

翩与归鸿共北征,登山临水黯愁生。

江南草长莺飞日,游子离邦去里情。

五夜壮心悲伏枥,百年左计负躬耕。

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

将之湖州戏赠莘老·其一

〔宋代〕苏轼

余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

湖中桔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

顾渚茶牙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

吴儿鲙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

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

鬓丝只好封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