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船行》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创作的一首叙事诗,此诗写清初官吏借口军运,强捉民船,横加勒索的种种苛扰,揭露了恶吏借机敲诈勒索船民的罪恶行,反映了清廷暴虐统治下江南水乡的民生疾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腐败现象的愤怒情绪。全诗看似平平叙来,却隐含了无限的沉痛于字里行间,同时,诗中综合体现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以及绘声绘影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语浅意深、极富于现实意义。
捉船行
官差捉船为载兵,大船买脱中船行。
中船芦港且潜避,小船无知唱歌去。
郡符昨下吏如虎,快桨追风摇急橹。
村人露肘捉头来,背似土牛耐鞭苦。
苦辞船小要何用,争执汹汹路人拥。
前头船见不敢行,晓事篙师敛钱送。
船户家家坏十千,官司查点侯如年。
发回仍索常行费,另派门摊云雇船。
君不见,官舫嵬峨无用处,打鼓插旗马头住。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清代初期,战争频仍,船民除受繁苛的租税剥削外,其船只还常常遭官府强行扣压,被征往运输士兵。船民们为了营生,只好被迫向差官输纳银钱以求得解脱,再一次受到无理的盘剥。作者得睹船民百姓的苦难,而作《捉船行》此诗记述这种现象。
翻译注释
翻译
官吏运兵捉民船,大船花钱得免捉中船。
中船躲入芦苇港,小船不知底细唱着歌走远。
官府昨下文书官吏如虎,迎风摇桨急追赶。
船夫捉襟露肘捉住头,背如土牛挨皮鞭。
船小无用苦哀求,争执不休路人围观。
前船见状不敢行,懂事的船工急忙给官吏来凑钱。
船户家家破费十千,等候官吏查点慢如年。
开船回走仍缴通行费,另外还摊派雇船的钱。
你没看见吗,官府的大船没动用,插旗鸣鼓停靠在码头边。
注释
(1)行: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多在铺叙之中暗寓讽叹。如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魏晋乐府有《燕歌行》、《从军行》。
(2)载:运。
(3)买脱:给官吏送钱,逃脱被捉应差之祸。
(4)郡符:郡里发下来的文书命令。
(5)肘:臂节弯曲之处,这里指手臂。
(6)土牛:即春牛,用土筑成。古代在立春前一日有迎的仪式,由人扮作勾芒神,用鞭子抽打土牛,叫做“鞭春”。
(7)苦辞:苦苦地哀告。
(8)汹汹:吵闹的声音大。
(9)篙:撑船用的竹竿。
(10)坏十千:破费了许多钱。十千:十贯钱,这里是指数目很大,并非实指。
(11)候如年:等候很长的时间。
(12)常行费:按例应送的钱。
(13)门摊:指按户摊派的捐税。
(14)云雇船:说是作代雇船只的费用。云:说。
(15)官舫:官家的船只。舫:船。
(16)嵬峨:高大的样子。
(17)马头:即码头,水边专供停船的地方。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捕渔谣
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
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
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
赠防江卒六首·其三
昨者邳徐表奏通,圣朝除吏遍山东。
新来调卒防秋浦,又与山东报不同。
留赠偃师主人
孤城漏未残,徒侣拂征鞍。
洛北去游远,淮南归梦阑。
晓灯回壁暗,晴雪卷帘寒。
强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
伤愚溪三首·其二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廷试
殿上衮衣明日月,砚中旗影动龙蛇。
纵横礼乐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
鹧鸪词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阳台路·楚天晚
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倚香偎暖。嬉游惯。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
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寒灯畔。夜厌厌、凭何消遣。
离魂记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
镒常器重,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寮之选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
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
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
倍道兼行,数月至蜀。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胡颜独存也?”
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
宙曰:“见在舟中!”
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
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