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何氏五首·其二》是杜甫重访友人何氏山庄时所作的一组田园诗中的第二首。此诗以"山雨樽仍在"开篇,通过"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的生动细节,展现了山庄的亲切氛围。诗中"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一联,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远眺的优美景致,尾联"向来幽兴极,步履过东篱"则流露出诗人重游故地的愉悦心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恬淡闲适,体现了杜甫诗歌中少见的轻松风格。
重过何氏五首·其二
山雨尊仍在,沙沈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黄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重过何氏五首·其二》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时年43岁的杜甫困居长安期间。诗中描写的何氏山庄是杜甫友人隐居之所,诗人重访时写下这组诗。在仕途失意的处境下,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盛唐文人"仕"与"隐"的矛盾心理。这组诗是研究杜甫早期思想的重要作品。
翻译注释
翻译
上次我们在林泉间饮酒的杯子和休息的床榻,虽经山雨冲刷风沙沉积却依然放在那里。
您的家犬还认识我,亲热地出门迎接。树上的老鸦见了人来,急忙用翅膀护住巢中的新生儿。
远望翠微寺淡云缭绕,皇子陂头天清日丽。
我的寻幽之兴素来浓郁,不由得穿着草鞋走向东篱。
注释
(1)迎曾:一作“憎闲”。
(2)翠微寺:长安县南太和谷有太和宫,后改翠微宫,又改寺。
(3)清:一作“寒”。
(4)黄子陂:即皇子陂,在樊川。
(5)屣:鞋。一作“履”,一作“屐”。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别李评事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重赠吴国宾
汉江明月照归人,万里秋风一叶身。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重九会光化二阕·其二
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
随分笙歌行乐处,菊花萸子更宜人。
重过何氏五首·其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重赋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
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重过何氏五首·其四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重阳
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
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
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
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