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其六》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盛唐边塞诗中的理性之光,以士兵独白批判穷兵黩武。诗中"挽弓当挽强"显实用智慧,"用箭当用长"续战术要诀,"射人先射马"提制胜关键,"擒贼先擒王"成兵家格言,"杀人亦有限"转人道立场,"列国自有疆"立和平主张,"苟能制侵陵"申正义底线,"岂在多杀伤"结反战宣言。全诗由术入道,语言如兵法简册,展现杜甫"仁者无敌"的战争哲学。
前出塞九首·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前出塞九首·其六》此诗实作于天宝十载(751年)四月,杜甫40岁困守长安时。值鲜于仲通征南诏全军覆没,诗人借汉卒口吻提出"有限战争"理论。诗中"射马擒王"的战术与"岂在多杀伤"的伦理,构成古代最系统的反战思想,比西方《战争论》早千年。作品标志着杜甫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彻底转型。
翻译注释
翻译
拉弓应当拉强弓,用箭应当用长箭。
射人先射他骑的马,擒贼先擒贼的首颌。
杀人也要有个限度,立国总归得有个疆界。
只要能制止敌人的侵略,又何须过多地杀伤他们!
注释
(1)挽:拉。
(2)当:应当。
(3)长:指长箭。
(4)擒:捉拿。
(5)亦有限:是说也有个限度,有个主从。正承上句意。
(6)自有疆:是说总归有个疆界,饶你再开边。和第一首“开边一何多”照应。
(7)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是说如果能抵制外来侵略的话,那末只要擒其渠魁就行了,又哪在多杀人呢?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前出塞九首·其三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前出塞九首·其九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前出塞九首·其四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前出塞九首·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前出塞九首·其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前出塞九首·其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前溪歌
当曙与未曙,百鸟啼窗前。
独眠抱被叹,忆我怀中侬,单情何时双?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其一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绿酒生微波。
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
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君起舞,日西夕。
当年意气不肯倾,白发如丝叹何益。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其二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欲安归?
前怪石供
《禹贡》:“ 青州有铅、松、怪石。” 解者曰:“ 怪石, 石似玉者。” 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 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 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 岂古所谓“ 怪石”者耶?
凡物之丑好, 生于相形, 吾未知其果安在也。使世间石皆若此, 则今之凡石复为“ 怪” 矣。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 而相喻以形; 其以形语也,捷于口;使吾为之,不已难乎?故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人真以为巧也。虽然,自禹以来怪之矣。
齐安小儿浴于江,时有得之者。戏以饼饵易之;既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
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又得古铜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而庐山归宗佛印禅师适有使至,遂以为供。
禅师尝以道眼观一切, 世间混沦空洞,了无一物;虽夜光尺璧与瓦砾等,而况此石; 虽然, 愿受此供。灌以墨池水, 强为一笑。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办衣服饮食卧具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供, 盖自苏子瞻始。时元丰五年五月,黄州东坡雪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