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昌平城望居庸关

〔近代〕康有为

城堞逶迤万柳红,西山岧嵽霁明虹。

云垂大野鹰盘势,地展平原骏走风。

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

时平堡堠生青草,欲出军都吊鬼雄。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城堞逶迤万柳红,西山岧嵽霁明虹。

城墙蜿蜒曲折掩映在万树红柳之间,西山高远延绵起伏,雨后初霁飞架起一道明亮的彩虹。

云垂大野鹰盘势,地展平原骏走风。

云垂大野苍鹰盘旋起势,地展平原骏马奔驰生风。

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秋夜漫漫驼铃声声传送,这是在塞上,天边稀疏的树影连绵相接,一直延展到关东。

时平堡堠生青草,欲出军都吊鬼雄。

时事太平已久,连堡垒上也生长满青草,我真想西出军都关凭吊为国捐躯的烈士忠魂。

注释

(1)昌平城:旧县城名,清代属顺天府,今北京昌平区。

(2)居庸关:关名,中国“八大雄关”之一,在昌平县境内,是万里长城一个重要关隘,为北京西北的屏障,形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叠,花木葱茏,犹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3)城堞:谓长城上的齿状矮墙。

(4)逶迤: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5)岧嵽:亦作“岹嵽”,同“迢递”,遥远貌。

(6)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7)大野:原野。

(8)鹰盘势:指苍鹰盘旋。

(9)永夜:长夜,整夜。

(10)时平:时事太平。

(11)堡堠:碉堡,土堡。

(12)军都:居庸关亦称军都关。

(13)鬼雄:鬼中雄杰。出自《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此指为国牺牲的将士。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拼音版

guòchāngpíngchéngwàngyōngguān
chéngdiéwēiwànliǔhóng西shāntiáomínghóng
yúnchuíyīngpánshìzhǎnpíngyuánjùnzǒufēng
yǒngtuólíngchuánsāishàngtiānshùyǐngguāndōng
shípíngbǎohòushēngqīngcǎochūjūndōudiàoguǐxióng

作品简介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是清代政治家、诗人康有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点题,从居庸关周围景物落笔,写尽了长城的雄伟气势;颔联承前,扩展视野,写远望所见景象;颈联继续描绘景物,综合眼见与耳闻,写尽了长城的环境;尾联由望而想,抒发感慨,表现了作者的一片爱国深情。全诗写景生动灵巧,动静相衬,极有声势,且结尾含蓄蕴藉,颇有余味。

创作背景

康有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夏历五月,赴北京应顺天乡试,闲暇之时,曾单骑出游,过昌平,谒明陵,望雄关,登长城,因此创作了《过昌平城望居庸关》《登万里长城》等十余首纪行诗作。

相关诗文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

〔宋代〕黄庭坚

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

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

过杨村

〔宋代〕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唐代〕王维

杨朱来此哭,桑扈返于真。

独自成千古,依然旧四邻。

闲檐喧鸟鹊,故榻满埃尘。

曙月孤莺啭,空山五柳春。

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

善卷明时隐,黔娄在日贫。

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前后徒言隔,相悲讵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