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室雪晴送王宁》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七言古诗,是《全唐诗》的第一百三十三卷第十九首。此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写雪后初晴的少室山绮丽多姿,分外妖娆;后四句写送别王宁,依依惜别,无限深情。诗人写少室的雪景清新别致,侧重于山峰晴雪景象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以及送别双方的行动,画出了一幅诗味浓醇、山峰秀丽银装素裹的晴雪图。
少室雪晴送王宁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少室雪晴送王宁》此首五言古诗,写少室山雪后初晴,诗人送友王宁远行时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少室山峰三十六,其中几峰更特别;一峰晴朗阳光照,一峰皑皑铺白雪。
隔城遥望半山上,处处青松连青松。
余辉斜照景色美,妙不可言趣无穷;白云几缕有还无,山光变化难形容。
王宁与我兴致高,赏玩幽境忘启程;北风呼啸声凄厉,吹在身上透骨冷。
浮桥依依惜别时,紧勒辔头马不行;不忍离别频回首,含情眺望南山岭。
注释
(1)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
(2)几峰别:谓众峰中有几峰更为奇异。少室山有三十六峰,主峰玉寨山1500多米,为嵩山最高峰。别:格外不同。
(3)见:同“现”。
(4)隔城半山:指为城所隔,只能见到半山。隔城:有城郭阻隔。
(5)峨峨:盛多貌。
(6)过景:落日余辉。
(7)不可道:妙不可言。
(8)难为容:难以形容其状。
(9)行人:指王宁。
(10)幽境:清幽的胜境。
(11)切切: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凄切、急促。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颀的诗
相关推荐
少年行四首·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
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少年行四首·其三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
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少年行四首·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少年
外戚平羌第一功,生年二十有重封。
直登宣室螭头上,横过甘泉豹尾中。
别馆觉来云雨梦,后门归去蕙兰丛。
灞陵夜猎随田窦,不识寒郊自转蓬。
少年行
射飞夸侍猎,行乐爱联镳。
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
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
少年行三首·其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少年行三首·其一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